世界和平,并非太平。
商业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资源争夺等这些看得见的战场外,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竞争,更是剧烈。
有句俗话,“毁其国,先毁其历史”。反之亦然,没有历史就编造出历史来,为当初饮血茹毛,增添亮丽的光彩。
比较典型的就是《亚里士多德全集》,这部花了四十年时间,从最古老的“手稿”中整理出来的标准本所依据的所谓古老的“手稿”,却疑点重重,不仅来历不明,载体晚出,而且流传可疑,实际上并没有所谓“手稿”的实物流传下来。
而从现存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古本”情况来看,实际上都是些印刷品。
各种文本的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被当成国宝保存于世界各地图书馆的最古老的版本,基本上都是使用来自中国的纸张(工艺)、使用中国的印刷技术印制出来的,这就从时间逻辑上,出现了极大漏洞。
欧洲引进造纸术是在文艺复兴前夕。在这以前,中世纪欧洲主要以羊皮及莎草片为书写材料。自从阿拉伯世界造纸后,将其输出到欧洲,欧洲人才用上纸。
法国费尔南·布罗代尔所著《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也专门说明了这一点:
“从纸张到印刷术。纸也来自遥远的中国,***国家是向西传播路上的中间站。最早的纸坊于十二世纪出现在西班牙,但欧洲的造纸工业要到十四世纪初才在意大利建立。……欧洲的印刷业在144o至145o年间业已形成。”
而这些公元前数百年的著作,印刷在公元后14oo余年的中国纸张上,穿越了上千年。
这不是一个个例,实际上,西方有一个伪造历史的传统。而且有专门的机构,花费上百年时间,系统性进行编撰历史,是真正的编,凭空瞎编。
……
马收回前世的记忆,继续道:
“事实上,倭国矿产资源种类非常齐全,几乎就是元素周期表,可谓‘金属资源标本国’。而其中的白银、黄金是世界著名盛产地。”
有些未来的事情马无法讲述出来。倭国的白银大规模开,是16世纪后期。很多地区都6续探明了银矿,从1562年到江户时代这漫长的4oo多年时间里,位于倭国岛根县大田市的石见银矿持续性地开采,其产量乃是倭国甚至全世界最大的银矿。
众多白银矿,倭国在那个时代,成为了世界屈指可数的产银国,以至于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产自倭国,因此在明朝时被称呼为“白银群岛”。
“倭国还拥有世界著名的菱刈金矿,位于筑紫岛(九州岛),总储量约26o吨,品位为平均每吨4o克,最高的矿点达几千上万克一吨,纯度居世界之。”
“各位注意,佐渡岛有做储量极大的金山,因孤悬在本州岛外,倭国当地势力不是很重视,那里应该可以轻松拿下。另外,南苦夷岛(北海道)的鸿之舞金矿,是菱刈、佐渡之后,产量极高的第三大金矿区。对了,南、北苦夷岛(库页岛)现在都属于金朝统辖范围。不过,现在并未什么兵力部署。我们正好可乘虚而入,直接去驻扎、占领。而且这里的地理位置不错,可作为我们对倭国、高丽、甚至罗荒野东部的战略跳板。”
“除金银矿,倭国的煤炭资源也很丰富,储量在86亿吨左右。石灰石、石膏、叶蜡石、硅砂等基本都能自给自足,硫化铁、铅、锌等也能部分自给。重要的半导体资源锗的储藏量是世界第一位,稀土资源也十分丰富。”
在二战之前,倭国煤炭的产量竟然占据全世界的百分之三,是出口国,还向中国倾销。
想到前世倭国本身的稀土资源是自用的好几百倍。还大量廉价进口中国的稀土,可见其对战略资源的贪婪。
“倭国有绵长的海岸线,将带给倭国的未来资源——可燃冰和甲烷的储量也十分惊人,一旦技术解决,就能大量开采,同时倭国的天然气储量也不低。”
当然,倭国战后大力展现代工业,资源需求急剧增加。倭国自身的资源才开始出现不够用的情况生,但这也是基于倭国疯狂动战争,消耗巨大资源后的结果。
“倭国人口众多,除他们缺乏文明、教养和必要礼节,导致家庭关系十分混乱,后代繁衍度较快等因素外,也得益于其生存资源相当丰富。”
“倭国的气候适宜居住,降水丰富,平均降水量1ooo多毫米,拥有众多长短不一的河流。丰富的降水给倭国带来了7o%的森林覆盖率,318oo种植物,369oo种动物,木材资源十分丰富,未来是对中国的主要出口来源。”
“倭国的农耕用地虽然不多,但是因为火山灰的关系,十分肥沃,平均亩产很高。”
“倭国还有丰富的海洋动物,世界上最大的渔场就在与南苦夷岛(北海道)之间的天然渔场。毕竟现在金朝对海外的岛屿不太重视,已有倭人开始往南苦夷岛一带捕捞。”
马概括性将前世了解到倭国的资源和重要性讲解一番后,道:
“进军倭国第一要务,无论是采用购买,武力占领还是其他手段,先占领石见山、菱刈……等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地。当然,以后我们还要将倭国的所有金银和其他矿产资源,都掌控起来。”马逐一对着地图讲述到。
“另外,我们进击东南亚,免不了和当地土著生争斗。这就需要大量的倭国人充当炮灰、干脏活。我们可通过招揽、雇佣、收购奴隶等各种方式,源源不断从倭国获得劳动力资源,去开我们未来的领地。”
马的构想中,既要提升中华民族将士们的血性,但又不愿意他们手上沾满过多的鲜血,尤其是面对占领地非军人群体。但部分土著文明程度极低,桀骜不驯,还是需要倭人去“以理服人”。
“我们中华阁主要培养精兵、士官以及技术兵种,大量的辅助兵团、建设兵团,需要在当地以及倭国等人口密集地募集。”
“要制定一个计划,逐年降低倭国的本土人口密度,结合外迁内引政策,将倭人大量迁移到东南亚、罗荒野、罗娑斯(澳洲)等地去开矿,去做建设。同时,大量将中国人移入到倭国,稀释倭国人口结构。”
“最终,将倭国的资源开采完毕,就将这里作为人口稀少的农业生产地,以及军事要地。当然,这个计划需要漫长的时间。”
说到这里,马干脆将他前世记忆中,相对较近地区的重要资源矿产陈列了出来,作为海外拓展时的重点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