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黛玉修真 > 入尘(第1页)

入尘(第1页)

“入京后当收敛性情,行止都端庄一些,不可太过张扬,免得遭人忌惮,可知?”

临行之前贾敏总是不甚放心,多番叮嘱又叮嘱,生怕路上有什么意外。

黛玉挽着母亲的手,笑着说:“既如此,您随我一同去,如何?”

自小她就知晓,自己生来带病,常年服药,修习一些奇怪的心法,只为能享常人之寿而已,

如今又让她离家远去,投奔祖母,只因祖母或许有能帮助她的法子。

她心中自是万分不舍,这一去路途遥远,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母亲。

如若真有什么意外,母女再不得相见该如何是好?

贾敏扶着女儿鬓角,亦是极为不舍:“我也很想陪你一道回去,见一见我的母亲。”

又摇一摇头:“只是不能够了。”

黛玉不解其意,天真道:“既如此,我也不去了,留下来陪您不是更好吗?”

贾敏平日里慈柔温和,凡事都尽可能地依着女儿性子,唯独这样的事情上却异常地态度坚决:“不可,此行必往,关乎身家性命之事,岂可马虎?”

为着这件事,她们母女不知吵过多少回,黛玉自知不可能,不过为着母亲或许一时不忍,又留她下来而已。

于是提过一次便不再继续,懂事道:“女儿知晓轻重,只是舍不得母亲。”

贾敏态度软和下来,其实她又何尝忍心让女儿这般年纪就离家而去?

转而又叮咛道:“尤其是在路上,未至金陵祖母家之前,万万不可展露你的非常之力,否则惹祸上身,切记切记。”

黛玉点头:“娘,我记住了,光今天,您就已经说过三遍了。”

贾敏恍然:“是我唠叨了。”

黛玉轻轻眨眼,附在母亲耳边,轻轻说:“那到祖母家后,就可以了吗?”

贾敏转过头瞧她,机灵古怪的模样格外讨喜,强忍着严厉道:“不可,即便是到了祖母家中,人多眼杂,也该注意些才好,莫说你自己,伤着别人怎么办?”

黛玉抿着唇,略有些垂头丧气道:“好,我知道了。”

上京路途遥远,金陵那边早派了人来接,也是一路照顾的意思,加上自扬州城入京,正可走水路,乘舟而去,较之一路颠簸,更加合宜。

于是只带了家中奶娘王嬷嬷,并雪雁这个自小一起长大的丫头,及金陵而来的几个接应的妇人一道登船而去。

却不知路上远行艰难,黛玉日日闷在这方寸之地,愈发烦闷,又无人玩耍解闷,更碍于有生人常在左右,言行举止都要时刻在意,唯恐被人另眼相待。

好容易能靠岸下船歇息片刻,黛玉便借着船坐久了,略有些不适的由头,央求着奶娘带自己出去透透气,喝口茶。

正择一码头近侧的茶肆略略小坐休整,不过刚一安坐,便见得乌泱泱一大群人向此而来,王嬷嬷不甚安心:“姑娘,我们换处地方吧。”

黛玉泰然不动:“不必,我看这里就很好,不过人多一些罢了,怕什么?”

王嬷嬷不由时刻紧绷,注意周身动静,生怕有人过来冲撞。

若是姑娘路上有个好歹,叫她如何同夫人交代?

那群人乌泱泱各桌坐下,交谈声甚是粗旷,王嬷嬷兀自担忧,却不知黛玉借着抿茶,早已捕捉到这些嘈杂声音中两道最为关键的,凝神细听。

“想那史老太君,曾经也是随着高祖皇帝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跨马提枪驰骋沙场时是何等的威风,领着数万自发结成的娘子军驱除鞑虏之后,方有我朝如今几十年太平天下。”

黛玉曾听得母亲提起过,她姥姥家与别家格外不同,却不曾听她说过这样的细则。

一时听得入迷,越发舍不得离开。

“只可惜功高震主,引得今上猜忌,自从天下大安之后,不想因她这遭令这天下好不容易得来的安定被打破,也为着手底下万人计、为族人计,方自卸甲,自缚于内宅之中,做一寻常妇人,单顶着诰命,连侯位都让与了贾氏,不过为了让今上放心。”

黛玉听得认真,竟觉出几分昔日的辉煌来,只不知现下如今的光景如何。

但听那人继续说:“老太君如今不过在金陵府邸中荣养,又无甚私兵,不过让府中做些旧年的生意,自己领着族中女孩们,偶尔宴饮作乐,寻个热闹,或时而出城狩猎游玩,或在府中论论剑,一道玩玩射艺投壶,不过都是些小乐子。”

另一路人乙附和道:“真是可惜啊,老夫人当年威风,恐怕无人能出其右。”

飞鸟尽,良弓藏,这样的故事历朝历代都不新鲜。

那人同伴甲却又反驳道:“倒也不是完全无人能够继承史老太君衣钵。”

乙说:“是谁?”

甲却买了个关子:“老太君之后育有一女两男,只可惜唯一的女儿远嫁扬州,母女不得相见,两个儿子倒都在朝中为官。”

“唯一最有可能继承史老太君的衣钵的,当属她的大孙女名叫元春的,七岁便知刀兵,十岁即能御马,只可惜贤名远播,又兼品貌极为端庄,早早便被皇帝纳入宫闱去了。”

边上人叹息一声:“那老夫人岂不是当真膝下寒凉,后继无人了?”

这样的结果,比英杰末路更加令人唏嘘。

甲停顿了一会才继续说:“老太君当年所建千红门,如今正由招的媳妇儿王熙凤掌管着,前些日子还办过新任掌门接印的席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