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想在身体内构建一套‘自动防御系统’,选位置定然是在意识海。
现实世界中,主动类巫术的释放,需要知晓原理,再用精神力操纵魔力,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变换不同的形状,形成不同的效果。
在意识海中,是否也能如此操作呢?
布莱恩双眼微闭,好似假寐一般,本体意识沉入意识海。
倘若布莱恩有上帝视角,就能现,意识海外围是由无数思维意识、情丝聚合而成,类似雾状的彩色气团,不停变换形状,边缘处于动态波动,不停的生灭。
意识海内,仿佛死寂的黑色荒原,偶尔有些许魔力光点闪烁,毫无生命力,精神感知之下,除了气态的魔力外,只有盘踞在意识中心的‘真我’。
魔力最浓郁之处,就是‘真我’盘踞的地方,冥想吸附的魔力9成以上都在‘真我’内,剩余的则在意识海内,脑海后的旋涡还在不停的吸附魔力。
常规施法都是将意识海内的魔力引导出体外,在体外操纵塑形、吸附更多魔力,再进行激。
这次在体内操作,还颇有些新奇。
翻涌的无形无质精神力,操控魔力在意识海塑形,刚勾勒出一条直线,后面还没画完,前面就变得模糊,随后再次消散成基础的魔力。
布莱恩连续试验了多次,无一例外结果都是溃散,仿佛有无形的力量在撕扯着魔力线条。
布莱恩总结了第一条规律,意识海内,魔力塑型难度居然远高于体外。
布莱恩又尝试了几次,还是一根线条也没勾勒完,魔力就不受控制消散掉,不过这次却从中现了一点端倪。
魔力线条的消散都是往一个方向,而不是左右四散,这就说明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撕扯它,使其无法成型。
布莱恩试图确认这股力量的来源,顺着溃散的方向,探出精神感知,映入眼前的,赫然是盘踞在意识海中心的‘真我’。
‘真我’脑后的精神旋涡,如同黑洞一般缓慢旋转,周围的空间仿佛也不堪忍受其力道,皱起丝丝波纹。
漩涡鲸吸一切,数不清的魔力光点、情绪丝线、甚至一些布莱恩不认识的虚幻物质,都在不断被牵引、吸入,消失在旋涡中心。
这股吸力不断影响意识海,布莱恩哪怕在意识海边缘勾勒巫术模型线条,也被影响,难以成型。
如此布莱恩便陷入了两难境地,是继续想办法稳固魔力线条,在意识海构建巫术模型。还是调转方向研究‘真我’,以‘真我’为阵眼,尝试开出一套‘意识流自动防御法阵’。
两相比较之下,布莱恩内心是更倾向于开意识法阵,因为意识法阵的潜力和应用范围远比自动防御巫术更大。
不过意识法阵研究难度更高,且需要大量时间研究探索。
布莱恩思索良久,在现实与内心当中,必须做出取舍。当务之急,还是探索研究自动防御巫术更合适,待日后知识更为丰富,再来研究意识法阵也不迟,到那时必定事半功倍。
如何稳固魔力线条,对抗这股吸力拉扯呢?
布莱恩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在水外面加一个水管,水就不会撒出来’,魔力便是水,什么东西适合做‘水管’呢?
布莱恩第一时间便想到作为巫术核心的精神力,以精神力作为束缚魔力的‘水管’。
以意识海为纸,以精神力为笔,以魔力为墨,布莱恩再次开始勾勒巫术线条。
不同的是,这次是将魔力包裹在精神力内,画一点便用精神力包裹住一点,被包裹住的魔力果然不再消散,被精神力牢牢束缚住。
内心一喜,精神波动之下,后面一段线条精神力包裹不均匀甚至精神力没包裹住魔力,顿时再次消散。
布莱恩总结出第二条规律,意识海内精神力勾勒巫术线条模型,必须保持精神输出持续、稳定,不能中途停止临摹或者有大幅度波动。
布莱恩稳定了下心神,待精神波动稳定后,再次开始尝试。
这次精神输出稳定,却又因为构建模型时一个疏忽,精神临摹错了一笔,导致魔力流动对冲,前功尽弃。
沉入意识海的精神力,会时刻受到环境影响,逐渐失真,犹如睡梦,一切都带有一种朦胧、模糊的质感。
布莱恩总结出第三条规律,意识海内的本体精神力会逐渐失真。
若想对抗这种环境影响,布莱恩猜测,除了提高精神韧性外,别无它法。
不知尝试了多少次,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布莱恩临摹了三分之一的巫术模型线条,结果精神力无以为继,无法继续包裹魔力最终再次崩散。
精神力包裹魔力,对精神力存在一定的负担,无法支撑布莱恩完成全部巫术模型线条的构建。
布莱恩总结出第四条规律,意识海内用精神力包裹魔力构建模型,会持续消耗精神力。
解决办法也不复杂,提高精神力总量,使其足以支撑构建整个巫术模型线条。
感到疲惫的布莱恩本体精神上浮,退出意识世界。
回到现实世界的布莱恩精神感到一阵疲惫,不一会儿就进入深层睡眠。
逐渐上浮离开的布莱恩没有注意到,‘真我’穿过空间的目光聚集在他的身上,右手也学着他的动作,开始构建巫术模型线条。
动作由生涩到逐渐熟练,最终达到了模型构建三分之一便停下了,仿佛布莱恩只临摹到这里,‘真我’也只能学到这里。
之后便再次临摹,到三分之一又再次停下,如此反复不断,不同的是随着临摹的持续,‘真我’临摹成功率越来越高,直到每次临摹都成功,成功率百分百,便停下动作,陷入沉寂。
时间仿佛恒定,‘真我’再次闭上双眼,不动如山。
随着吸附的魔力越来越多,脑后的精神旋涡逐渐有了点颜色,身体表面也逐渐凝结了一层彩色薄膜,神秘中带着一丝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