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兽医传染病学实验报告 > 微生物知识点31(第3页)

微生物知识点31(第3页)

(2)病毒的复制周期主要包括四个连续步骤:

1吸附

2穿入与脱壳

3生物合成

4组装与释放

3。1吸附:

1非特异性吸附:

静电吸附为主,是可逆的。

2特异性吸附:

靠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是不可逆的。

病毒受体:

是指存在于宿主细胞表面的生物大分子,多由糖蛋白或脂蛋白构成,能与病毒表面的配体特异性结合。

考:下面哪几个最为可能为病毒配体

绝大多数纤突蛋白为病毒配体吸附蛋白

3病毒的血凝作用(ha):(无特异性,什么病毒不知道)

某些病毒具有凝集红细胞的特性

4病毒的血凝抑制作用(hI):

(特异性,本质为抗原抗体反应)

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可抑制其血凝

→用已知抗体诊断,如“新城疫抗体”

前提:病毒有血凝作用,筛选出再做

将ha与hI结合可用于病毒的快检测与鉴定

5血吸附: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血凝作用,是红细胞吸附于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表面,也可用于病毒的检测,例如非洲猪瘟病毒。

3。2穿入与脱壳

穿入:

1吞饮作用:

病毒从细胞膜转入细胞浆,与溶酶体结合(囊膜病毒)形成吞饮泡,核衣壳最终从吞饮泡中释放。

2融合(囊膜病毒):

有囊膜病毒在吸附后,囊膜与细胞膜融合,使核衣壳进入细胞内。

3跨膜转位(无囊膜病毒):

病毒与受体结合后直接穿入细胞膜,而不能形成吞饮泡。

脱壳:

1在胞浆膜穿入并脱壳:

病毒表面融合蛋白前体被宿主细胞的酶裂解活化,暴露出n端高度疏水区,导致病毒颗粒囊膜与细胞膜融合,核衣壳逸出并进入胞浆。新城疫等副黏病毒属于此类。

2在内吞小体脱壳:

某些病毒在吸附细胞后,细胞将其吞饮(病毒胞饮),形成内吞小体。脱壳作用主要生在细胞浆内,流感病毒等属于此种类型。

3在核膜脱壳:

某些无囊膜的病毒吸附细胞后,细胞将其吞饮(病毒胞饮),形成内吞小体,当ph<6。5时,病毒颗粒被释放到胞浆中在核膜脱壳,腺病毒等属于此类。

4多数病毒的脱壳是与穿入同时进行的。

5不同病毒的脱壳又各有特色,例如:

1痘病毒的脱壳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2呼肠弧病毒只脱去外层衣壳,形成亚病毒颗粒

3小Rna病毒在吸附同时,就生衣壳蛋白消失,即吸附的同时就生了脱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