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清明祝福说什么 > 第十八章 戏谏法辩六(第1页)

第十八章 戏谏法辩六(第1页)

[]

知府被罢了职。出于朝廷的考量,南京乃国之重,不可轻派人,故需在中书商议,权使万和顺知南京府事,控握一方。但对他来说,兼任知府绝非好事,这意味着他得直面令他厌倦的卫怀等人。王爷本就有些焦头烂额,今日复横添一事,更令其心烦意乱。

思和书院也在此日解了封禁,又开招学生,一如往日之盛。卫怀又听夏元龙说了蔡贤卿奋死相救之事,遂深念彼情,将一封书信连着五十两银子,寄到蔡贤卿的寓内。蔡戏子怕招致郡王怀疑,不敢收受,只留得那封书信,将银子俱寄了回去。

卫怀接了银子,还与杨、夏二人叹道:“我本以蔡公为一介戏子,必是阴奉阳违、贪赃受贿之辈,不屑与语;谁想他不计报酬,以命相助,真不知其仍有此慷慨之心也。”夏元龙虽知蔡贤卿此举是为避祸免,不过不肯挑明,怕折了卫怀的面子,便只说道‘是’;他瞧了一眼杨怀绳,见他想不到此处,便略放了心。

他们的政在城内外又迅传开来,百姓们也都乐意卫怀的法,只是官府这块的意见,仍是雷打不动的固执,所以法还是一筹莫展,无从下手。卫怀极为犯难,想到夏元龙一向沉着机敏,便前去询问他的意见。

夏元龙不假思索,便说道:“及民不必急于求成,还需慢慢来议。我看当提一个较好推行的法度,上书请朝廷裁决;如此既不教官府难堪,又能使百姓见成效,若有弊处亦能及时更,进退灵便。”卫怀深以为然,乃采纳其计,以‘抑豪强’为当前之紧要,遂奏表万和顺请施行此政。

万郡王自然不能轻答应。他本来念想着老老实实管几年南京,不给皇上添半点零星的麻烦;可就这么忠顺的一位王爷偏遇上了这种不识时务的祭酒,还动他不得,叫人头疼万分。

他知道若在此时松了口,便遏制不了这股激进的势头了。因此,他往思和书院回了批文,言道:‘本官无时不为国家思虑,亦深许祭酒之论。然南京百官俱众说纷纭,断不令行,吾虽为长官,亦不敢力排众议,轻裁决。本官以肺腑之言告之:汝需稍敛锐气,勿谈政,方可避困窘之境。’

卫怀见万王爷仍不改心思,便回覆曰:‘敬收郡王之批文,恭读过罢,颇有道理。然怀岁领朝廷之俸,每惶惶不能报之,常为怨恨。今既宜时也,不敢尸位素餐,力求革布政,匡救人民。若官中有抗拒不从者,请郡王遣其至所,与吾书院一辩法度,直至一方无话,乃是议决。愿郡王可怀之策,莫视人心望沮也。’

万和顺见卫怀固执如此,无可奈何,只得在微微了声苦笑。时有都察院的御史大人在座,亦见此信,不禁冷笑道:“卫祭酒为人不错,可惜脑袋不甚灵光哪!”

“此话怎么讲?”万和顺放下信,转头问道。

“郡王啊,吾等皆科举入仕,遣词造句自然一流,何况久居官场,写得奏疏万片,定然是出口成章。卫怀虽也是进士出身,但有籍父名之嫌;夏元龙身为举人,未曾治署理政,更无本事;杨怀绳无一实名,只是空读过几卷典籍,典簿之职也是辟举而来,泛泛之辈。”御史用极为轻蔑的口气说道。

“那御史……”

御史异常自信一笑:“我们就和他雄辩一场,让他三人丢尽颜面,早早消了什么改革的念头!”

“若辩不过可就……”

御史坚定摇摇头:“回郡王话,此事绝不可能!”说着,他轻轻吹落了掉在手背上的一根微小的毛。

万和顺在这位御史的建议下,派了五六个能说会道的官吏,召卫怀等三人入南京皇宫议政堂处论法之事。卫怀慨然赴约,同那夏、杨二人直奔皇宫。

这是他们生平第一次见到南京的皇宫。这皇宫虽乃前朝修建,逾越百年,失修已久,可那飞檐青瓦连成一片的高大巍峨的宫殿却也震慑住了他们。

三人下了马,逼近宫墙,见墙约高一丈有余,宽则不见尽头;那些刷在宫墙上的土漆都脱落下来,被虫子咬了一般,千疮百孔。据引路的小吏说,这是因皇帝久不南巡,故也不加翻修了。

他们走过午门,到了大殿之前,从中间的青砖路登上石阶,慢慢靠近殿门,匾上旧时是‘文德殿’,现在写的是‘议政堂’了。殿门大敞着,见殿内两侧横着两张长桌,各列十张椅子,却只有五六个人穿戴红袍、紫袍,腰系金带、犀带,在捋须摸,不怒自威;一看卫怀到来,几双锐利的眼睛几近同时投向他。

卫怀等三人踏进殿门,不慌不忙,朝左右两旁的官员作了揖,卫怀便开口了:“在下姓卫名怀,我与众位大人平日都见过,就不必多做阐述了。”

“说得对,”都察院的御史大人先话了,“那就且请入坐吧!”

三人走到桌前,择位坐下。

“从何辩起?”一位礼部尚书转着手上的戒指,问道。

“我先说一下我们需要施行的善政。”卫怀说道,“诸位大人,方豪强乃我南京之要顽疾,你们都该明白。他们有些是书香门第,有些是田多广的本氏族,都凭恃在南京深有根基,借之要挟长官,为子弟求职。官府不敢抑制,致使豪族兼并土,行使乱法之事,以财饱私,令百姓深为受害;若两族不睦,明暗争执,动辄事排挤,更令朝政不协,心皆背离,如此下来,何以治境!”

“说完了,是吗?”御史冷静问道。

“是。”

“那我问你:你可亲眼见过?”御史自觉一语中的,环顾了一眼旁人。

“怀若无真凭实据,岂不成了夸夸其谈?我打小生在卫家,旧日不少交结世家大族,有些人多为子弟买个一官半职,若吏员数满,则知会官府以裁撤冗官之名,将寒门弃之于外。大人们可去吏部稽考往日文书,裁冗之举并不为少啊。”

御史霎时闭口不答,面色难堪瞧了瞧身边众人,所幸那位官居南京礼部尚书的大人突然站起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