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气已经有些冷了。
去的时候,竟意外现原本应该是不育的水稻竟恢复了正常的样子。
这运气已经不能用好来形容了。这样可以使用两系配套杂交育种了。
我又在沙盘旁和他们详细讲解这个又如何操作。我又去额外找了地进行此法。
上午时,他会来田野看一会儿,下午偶尔跑去和他们下棋,晚上自然得忙咸阳的事。
那日我在教小朋友们算术的时候,一抬头便看见他也在认真地听着。下课休息时,我走了过去:“哼哼,想听王先生的课可得交学费。”
“你这课倒教得清楚,如此他们也能学到许多,之后定能为大秦效力……”他赞许地点了点头,“倘若朕让所有孩子都如此学习,岂不是之后能有更多人才供朕使用?”
他这不经意的想法不知不觉就开始往更远处延伸。
“但,朕该如何区分这些学子的能力呢?”他似乎陷入了思考。
也是,毕竟这个时候还没有考试的概念,任用官职大部分都是举荐制度。
恰好又到了上课时间,我便让他继续好好听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混合运算,接下来先让我测试各位学会了没?”
我出了一道加减乘混合算术,有些人算了出来,有些人却算不明白。
我抬头望向了他,他点了点头,估计已经知道该如何区分了。
我表扬了那些算出来的孩子,又安慰那些算不出来的孩子,再加以鼓励。又让一个算出来的孩子前来教那些不会算的孩子。
我退到一旁。
“你为何让他们来教?他们都才刚学。”他走到我旁边小声问道。
我回答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果然有个孩子讲到一半,被问了一句为何先算这个,他竟一时答不出来。我又补充了一句,他便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我便让他继续。
“如此,想必他肯定记忆深刻。”我又走回阿政身边,满意地看着这些孩子。
他也点了点头:“倒是这个道理。若朕也设立差不多的测试制度,是不是可以挑选出更多人才?”
“老子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皇上不妨尝试一二,无论如何,臣妾都支持皇上。”我笑着回答他。
刚一算不出来的小孩跑了来,牵着我的衣袖:“先生,可以再给我出一道吗?”
“好呀。”我又笑着拉着他的手走到沙盘旁,写了一道题。
他一步一步细细地算着,得出了最终答案。我鼓掌祝贺,摸了摸他的头夸奖道:“真棒,你以后定能做得更好。”
那孩子灿烂地笑着,恍若朝阳,点着脑袋,学得更认真了。
陪我过完生辰,第二天便匆匆回了咸阳。我又恢复了原来辛苦充实的日子。
咸阳那边又送来了几床厚被子和厚衣服。
偶尔刘邦和吕雉也会过来帮忙。
我特意隐瞒了真实身份,所以连婢女都没带,毕竟他们若知道我是皇后,平时讨论之时定然放不开,如此不方便开展工作。
十二月底,我嘱咐了几句,准备回一趟咸阳,毕竟他的生辰马上到了,免得到时候又和我赌气。
那年忘记后,他足足和我置气了一周,不与我相见,只吃御膳房做的吃食。
咸阳可冷了,冷得我哆哆嗦嗦的。宫里的腊梅倒是漂亮,可惜看不了几眼,就得回去了。没有办法,我得回去盯着我的水稻。
过完他的生辰我又匆匆忙忙地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