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玄君传令,我派统摄西北九郡,共派元婴一人,金丹十名,筑基一百五十名,练气精锐不得低于八千众,于明日酉时之前赶至司空族地西方的虎山,与玄微派大军汇合。”
陆乾扫视一眼,云山弟子们挺直了身躯,神色紧张,神情严肃,正在等待着自己的命令。
玄微派的诏令既出,云山派只能不折不扣地执行。但是根据魏摘星的预警,司空族地的主战场上恐怕会生巨变,云山派若是遣出大部作战,有可能遭遇巨祸有覆灭之危。所以,又要出兵,又要竭力避免这个巨祸,如何排兵布阵就需谨慎考虑。
“李达,参谋部是什么意见?”
参谋部作为云山派的智囊中枢,情报部一应情报都会直接抄送这里,魏摘星的预警他们也早已得知。
李达上前行礼:“掌门,参谋部以为,此战变化太多,我派遣出的战力应当以高端战力、少量精锐为主,如此不管是攻防还是转进、撤退,都极为便捷快。至于诏令中要求的,数量庞大的中下层战力,可主要由九郡其他宗门提供。”
参谋部执事安放鹤脸上带着少见的严肃,这个方案是参谋部几十名弟子以极快度达成的共识,再说得直白一些,就是由九郡其他宗门填充炮灰,在可能生的巨变面前,最大程度地保留云山派的元气。
说起来确实有些残酷,但是慈不掌兵,我派都督西北九郡,难道只是给他们福利的吗?
在执掌西北六十多年来,有云山派的带领,九郡之地商贾云集、和平稳定、欣欣向荣,这正是掌门互惠互利的集众王道。而现在就到了九郡回报之时,再说这中下层的修士总量虽多,但是摊到九郡各家宗门头上也没有多少,完全承担得起。
陆乾点点头:“甚善。”
他转过身去再向地图上看了几眼,头也不回地下令:“林乐!”
林乐躬身应命:“是!”
“你记一下,立即将我命令下达,传递诸郡。”
林乐转动识藏,神识激荡。
“此战,我做如下部署!”
“九郡大军由我总帅,我派派遣无底道人、你、吴妍、玉蛟小仙,共元婴一名,金丹四名——”
陆乾突然顿了一下,眉头锁紧。
云山诸金丹中,顾霓裳不在,江青枫需要留在鹤鸣真君设下的异类真君警戒圈中以防不测,萧天赐身中尸毒刚刚拔除还需疗养,若是将剩下金丹全部遣出恐怕不够稳妥。
“调整一下,留吴妍在眠龙山中,以掌门大弟子身份主持大局。我派遣出元婴一人,金丹三名。”
吴妍上前一步,恭声领命。
“筑基方面,我派派遣筑基二十人,名单如下。郑端、江白桃、东方蕙、郦景、安放鹤、丁舒、赵运昌……”
云山派都督西北九郡六十多年来,一共新增了包括东方蕙、郦景、安放鹤等在内的三十四名筑基。
后来支援宁州战场战死四人,今日云山派的筑基羽士总人数,已来到了四十二人。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二十七年以来入门的灵苗之中,又现了两名双灵根,不过如今他们还在练气,未入筑基之境。
筑基羽士之中,王羽、丁舒修为最高,约莫还有十年筑基圆满。而陶伯良、郑端、许英才、郝秋光、陶仲贤、江白桃、李达、王若愚、苏砚、崔玲珑、东方蕙、郦景、安放鹤等都是筑基后期,预计晋级筑基圆满的时间从二十年到五十年不等。
此外谢永昌等二十七名筑基的修为均为筑基中期和筑基初期。
此战恐怕凶险,因此陆乾这次带上战场的,都有自己的考量。
郑端精熟于浮空舰作战指挥,是大战迫切需要的将才。
江白桃有玄妙的道纹北落师门,可以预知吉凶,感应杀机,或可趋吉避凶。
东方蕙和郦景作为前途大好的双灵根,走上道途以来除了支援丹霞派以外磨砺不多,需要更进一步历经战火,道途才能越宽广。
安放鹤是被寄与厚望的下一代智囊,这次战役规模之大、调度之繁百年难见,正需他随军参谋历练,在实践之中继续提升。
丁舒是司职战斗的客卿,这次大战责无旁贷。
赵运昌“追尸”道纹是此战必备,甚至是确保云山安危的最大依仗。要靠他随时感应尸族妖孽动态,保护大部队和山门的安全。
……
被点到名字的筑基神色各异,或是神情激动、跃跃欲试,或是脸色严肃、沉默寡言,又或者神情紧张、忐忑不安。
这是一场惊世大战,当然不能指望人人英勇无畏,特别是经历战火不多的新晋筑基。
“诸位。”陆乾看向已经单列成队的二十名筑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云山派的荣耀和战果,就看你们的了。”
此话一出,众人都觉得热血涌动,脸色潮红,大声应是。
战场血与火最能磨练人,一场大战下来,懦弱之辈注定惨遭淘汰。
陆乾继续布置:“练气方面,从作战序列之中,调遣‘眠龙’大队出征。”
埋头展,每年都有近百位灵苗成熟拜入云山派中,如今云山派弟子总数已有六千五百人,其中练气中期及以上弟子达到了五千之众。
这五千众中,弟子等阶在庚等以上,具有习练“瀚海星辰战阵”资格的弟子有三千人。
在这三千之中,优中选优,被编入作战序列的弟子为一千八百人,其余弟子都被编入了生产、经营、情报、监察等序列。
经过多年展和实战改进,如今的云山派作战序列,全名是“对外征伐及防御作战序列”,专管对外战事,是精锐中的精锐。
日常领土巡弋、灵脉卫戍、缉捕除奸、警戒值守、坊市保卫等工作自有其他弟子负责,作战序列是不管这些事情的。
他们是云山派随时在等待战争召唤的,最强精锐军团!
而云山派现有的作战序列弟子一千八百人,按照小队、中队、大队三个层级列编。
每个小队弟子十人,每个中队下辖二十支小队,即为二百人,而每个大队下辖三个中队,即为六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