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七零之炮灰一家的幸福生活大结局 > 97通知书二(第1页)

97通知书二(第1页)

杨德全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为什么会栽,为了不叫旁人知道,他连家里人都没说打算的就是落定了之后再告诉小儿子和女儿。

公安甩着手里的通知函,一脸的严肃“从上周开始我们就蹲着户籍处,时刻关注着改名字,你倒是敢顶风作案。”

这还要从半个月之前说起。

乐宛左思右想,这个时候毕竟受限于时代因素,能采用的防作弊手段也不多。

能把手插进考场去作弊的,背景肯定深厚,乐宛也帮不上什么忙。能帮上的也就是冒领通知书这种的。

作为高考恢复之后的第一届,从正式的下消息到高考结束,一共也就是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算是有些动心思的人,也不会留出时间给他们做手脚,大多都是临时起意。

那从管户籍的地方来卡改名也许会是一个方法。

于是乐宛就在梧市早报上写了一篇文章,内容就是下乡的知青考上了大学,但是被人冒领了通知书。对方拿了知青的通知书并且找人改了名字就去上大学了。

内容虽然是编纂的,但是事情却是真实的。

这一篇文章迅的在梧市传开,当即就有人去找知青办问,生这种事情可怎么办这第一次高考,年龄条件都放的很宽松,报考的人也多。多少人白天上工晚上点灯熬油,这好不容易考出一个大学生,还能叫人给顶替了

知青办也不知道报纸上那则消息的来源,但也不敢给家长们保证。

这天南海北的下乡当知青,谁能打包票就一定不会遇上这样的事情呢

事情越闹越大,也惊动了其他几个大报纸,一时之间,本来过了高考就等着通知书的人们找到了新的讨论点。各大报社也都盯起来这件事。

别说,这还真叫人误打误撞的逮到几个。

都是仗着地方上的势,打通了关系改名字的。一时间,很多地方都开始严查改名。

毕竟,谁也不想被报社逮住到报纸上被全国人民骂啊。

杨德全白着脸,他不识字,自然也不看报纸,收音机也不爱听。所以这消息他根本就不知道。

这时候被人逮住了直接问到脸上,自然也知道犯了大错,闹不好就要蹲班房。

整个人都颓唐了下来,只能老老实实的交代。

也不知道是谁通知了当地的报纸,马上就有端着相机来的人给他拍了照片,村里的人也围了一圈又一圈。

杨向党刚听说时候几乎是不敢置信,杨德全还是同宗同族的长辈就这样干事的偷了自己的通知书给他小儿子,他小儿子上学时候就是倒数

来的公安核实了身份,把他的通知书还给他的时候,杨向党几乎要跪下了。满脸的泪水擦都擦不干净。

他爹娘都没了,要不是硬撑着一口气,他几乎都要被沉重的生活压垮。好不容易有了这个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一天恨不得二十四小时有二十个小时都在看书。

他辛苦了好几个月,好不容易见到的曙光,差点就被人给偷走。天知道,他前几天的想法全是自己考不上大学了之后要怎么办,要不要就此放弃。再读一年是不可能的,光是为了这次考试,他已经基本三个月都没怎么挣工分了,再来一年,只怕他还没考上就先要被饿死。

杨德全被公安押走了,名字也被人给登在了报纸上。一家人都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来。他说的是谁也没说,全是自己一个人的主意。但是村里面能信

杨向党在村里是小辈,家里还没了爹娘,已经够不容易了。好不容易考上个大学,还要被同宗的长辈偷去拿给自己不争气的小儿子。这谁能看得过去

乐宛看到各地报纸上登出来的消息也暂且放下了心思,她不是完人,不能完全杜绝这种事情的生。所作所为也只能是尽量多的吸引人们去关注,了解的人越多,就能震慑一部分心怀不轨的人。

她自己的通知书来的比较早,被京大的人文学院录取。许向国和乐祖则是如愿以偿进了同一所大学,乐果乐梵也被京市的重点大学录取。

乐宛喜气洋洋地抱着瓜子花生糖果给上门的工友们散一散,到底是一家子出了三个大学生。

就算是没有出去宣传,通知书到邮局的时候就有人知道了。

一时之间,多少人羡慕。

印刷厂和报社的熟人一个挨着一个的上门,来的时候拎点吃的,过来淘上几本乐宛用过的书,回家也好沾个好彩头。

乐宛这头忙着招呼人,没多久,吴元蒋曼郑敏敏几个人都来了。

光看面色,乐宛就知道这几个人考的不错。

这也在她的预料之中,几个人都复习的早,在别人都忙着找教材的时候,这几个已经复习了挺久的了。

虽然离过年还有几天,家里却像是过年一样,不停地有电话过来报喜。

中间还有几个乐宛连名字都不怎么知道的,但对方提到了黑石大队,乐宛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她很高兴能得到这样的消息,想来她们过的不错,不论有没有孩子,只要考上了大学,读上几年就能分配工作了。

既然收到了通知书,乐宛就开始抓紧时间整理家里的东西,准备一家子都搬到京市去了。

这几年她的工资不低,虽然中间盖房子也花了不少,但是到京市立足的钱还是有的。

跑了几次京市,乐宛也参考了姐弟几个的学校范围,最终决定在三环边上的某所大学家属院买了一个小院。

不买大点不行,家里眼看着人口不少,买个三室一厅都住不开。而且她也住惯了院子,不想住单元房。

接下来又是一系列的繁忙,乐宛本来还打算把白家的那批古董捐出去的,但想了想又暂且作罢。

现在虽说是放开了一些,但那十年的影响一时半刻还没有过去,她并不是打算直接把这些东西一捐了事,而是想在白家的老宅开个私人的展厅,把白家的事迹和老房子做成当地的景点,让人们都知道白家的贡献。

去年的时候,陈百百曾经给她打过一次电话,说是现在已经开始把以前查抄的房子逐渐还回去了。白家老宅也算是给乐宛继承,已经落在了她的名下。

既然这样,乐宛也就不急在一时半刻了。过上几年,等态势更稳定一些再往上报。

这样忙活了快一个月,乐宛才动身去京市上学。

乐宛一家掀开人生新篇章的时候,乐妙妙正面临人生的又一个难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