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战吧。
接收到朱元璋信号的朱雄英认命般点了点头,制定律法就是这样,牵一而动全身。
“刘大人,容我想想。”
事关重大,刘仲质当然清楚,“好。”
礼,
往大了说,
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是古人精神文明的极致追求。
后世有一种声音,
之所以华夏没有如其他地区那般,虔诚的供奉信仰某个神仙,就是因为孔子的出现。
全面否认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
况且,
朱雄英非常尊重儒学,只不过,它真的不适合用来治国。
刘仲质始终将注意力放在朱雄英的身上,他早就想好如方孝孺那般硬刚,即便最后落地个道心破碎,疯疯癫癫。
毕竟,
他真的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礼”的国家,如何走出一条新的“路”。
……
“刘大人,我毕竟是个孩子,这件事我不懂。”
“啊?”
老夫已经准备好舍生取义,跟你雄辩三百回合,
结果你来句---你不懂?
刘仲质感觉自己的蓄意轰拳重重打在棉花之上。
朱雄英这么说的原因也很简单,
虽然建国后已经没有国家规模的祭天仪式,但是南方那些祭祖视频,他在手机上刷过很多次,
身为北方人的他,
内心是羡慕的。
尤其是看到一个街采片段,
头香诱惑……
恐怕唯有坚守“礼”,才能在几百年后得到一样的答案!
朱雄英忘不掉第一次看到这个画面时,胸腔内燃烧的热血,
这是独属于华夏儿女的浪漫!
“啊?长孙,我没听懂。”刘仲质清了清嗓,再次确认道。
“刘大人,我说我不懂,这件事,听你的。”朱雄英认认真真的回应道。
既然胜负已分,朱元璋总结道:“礼部仍旧是原来的礼部,只不过要适当修改儒学中关于治国的部分,保留祭天、祭祖等内容,刘大人,咱可说得清楚?”
“清楚,清楚!臣清楚。”
刘仲质心情激动不已,儒学,并未被全面否定!
孔夫子,
您只是不适合现在的大明而已!
“谢谢您,长孙。”
在朱雄英不解的目光中,六十多岁的刘仲质认认真真的对着他行礼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