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师。”
朱雄英拉着小允炆行礼道。
“咳咳,这堂课,大家听仔细了哈。”
“如果给诸葛亮配备一万火枪,北伐能成功么?”
朱雄英瞪大双眼,不解的看着赵师,为什么对方会出这样【关公战秦琼】式的问题。
“回长孙,根据陛下的意见,为了照顾天下学子,今年的会试将会采用新的考查方式,四书五经的内容将会大幅度缩减,各种代表性的例子将会登上考卷。”
显然朝堂已经开始行动,
并且因为大家都是8岁左右的孩子,其他内容确实过于深奥,还不如挥一下大家的想象力。
这道题看起来虽然有些荒谬,
但也意味着明朝的科举内容,将正式远离朱雄英记忆中的八股文!
……
火枪对于战争的作用,已经被元朝演绎得淋漓尽致,借助火器的威力,善于骑射的大元一路西进,横扫亚欧大6,创造出一个令后人咂舌的广袤帝国。
遗憾的是,
元朝的统治者,理解不了垄断的含义。
由于上层政府不禁止火器出口,并且蒙古军队还在阿拉伯人和欧洲人中招募士兵,欧洲人有了足够多的机会掌握火药制造技术,
在几百年后,
这个回旋镖,终于飞回到它的出生地。
有如此神兵相助,外加诸葛亮令人钦佩的指挥,包括小允炆在内,都认为蜀国在这个假定条件下,完成北伐,并顺利复汉。
“表哥,你说句话啊。”
听到蓝小敏的提醒,朱雄英才反应过来,轮到自己回答了。
“长孙,您怎么看?”
“虽然我的内心也很希望丞相可以北伐成功,但理智告诉我,无论北伐几次,蜀国都不会有机会。”
在场蜀粉追问道:“为什么?”
“元朝之所以配上火器变得无往不利,那是因为他们骑术、射术本身就是顶尖,所以才能无限扩大火器远距离杀伤的优势,但是蜀国呢,”
“他们没马?”朱植抢答。
“对!马匹不足,就意味着机动力不够,火枪换弹需要时间,如果魏国不计成本的用骑兵冲锋,一万把火枪的优势又能坚持几次大战?”
“这还是只是表面原因,蜀国更核心的问题是,他们的储备人才严重匮乏!”
“赵云……”
“我在呢。”小允炆沧浪一下站起,高声回应。
“别打岔,”按住小允炆后,朱雄英继续道,“如果我没记错,后期赵云已经六、七十岁,还要上到一线战场,这是一个健康国家的人才输送情况么?”
赵师欣赏无比的看着朱雄英,
新考纲要求的重点,就是希望考生可以拥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魏国雄踞北方,又背靠草原各族,一旦蜀国攻入北方,司马家那几位能力方面可是一点不差,
一旦变成拉锯战之后,诸葛亮就会立即陷入巨大的泥沼之中,直至拖垮整个蜀国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