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将小说寄出去的半个月后,收到了回信。
拆开信封,里面赫然是出版社的回信,附带一张取款票。
取款票什么的周秉昆倒是不在意,这些年稿费打了对折又对折,甚至连“稿费”两个字都不敢提,酬劳自然不可能有多丰厚。
他拿出来看了眼,三十五元,相当于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对于财务已经相对自由的他来说,只是锦上添花。
他更看重的还是这封信本身。
拆开一看,上面无外乎是一些恭维的话,和希望再次投稿之类的。
没有其他的了……
周秉昆咂咂嘴,既然如此,下一篇就展望一下未来,来个接地气的的《地火》。
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为了改善采煤技术,进行气化煤实验,结果点燃了地下煤矿,使得地火肆虐,山河焦枯……
嗯,有的地方需要做些删减。
“……过去的人真笨,过去的人真难。”
写完最后一句话,周秉昆将稿件投递出去。
既然决心干了,就干到底,争取在自己存货被掏空前,打出名气来!
这次只等了一周,便等到了回信。
一封诚挚的感谢信,以及四十六的稿费。
周秉昆二话不说,又将准备好的乡村教师投了出去。
这次又等了大半个月,始终没等到回信。
就在周秉昆准备投第四篇的时候,黑土地杂志的邵主编找上了门。
双方表明身份后,邵主编激动地握住了他的手:“您就是那位‘周为家’,真是年轻有为啊!”
周秉昆请他坐下:“您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邵主编说明来意:“是这样的……”
原来,那两个短篇小说表后很受欢迎,引了较大反响。但是,《金土地》毕竟不是科幻杂志,他总往那儿投稿,让邵主编很是为难。
不表吧,对不起这作品,表吧,对杂志来说又喧宾夺主……
经过出版社讨论,他们打算把这几个短篇成书出版,因为他投稿的是金土地,所以就让邵主编过来谈。
“出版社的意思呢,版税肯定是拿不到的,我们的制度也不允许。但是稿酬可以破例提高到千字八块,如果你同意,我们会在下个月补……”
周秉昆装模做样沉思了一会儿,开口道:“其实吧,不管是在杂志上表,还是出版成书,能得到各位的认可,我非常感谢,完全没意见!只是我有个不情之请,希望您能答应。”
邵主编见惯了世面,也听过各种各样的要求,自然会有任何惊讶,只是摆出倾听的姿态:“您说?”
“我现在在松花江酱油厂工作,领导想让我帮工人们宣传宣传……”
“广告?”邵主编皱起了眉,这可是严令禁止的。
“不,我是说,赞扬一下我们的工人和技术……”
周秉昆拿出了一篇早就准备好的稿子。
这是个以老工人口吻讲述的故事。说有个大厨,用海肠粉做调料,征服了许多食客的味蕾,抗战期间,小日子逼问他的秘方,大厨宁死也不肯透露。然后话风一转,说海肠粉已经被淘汰了,因为有了技术更先进、产量更大,能走进千家万户的味精……
故事是他上辈子从营销号那儿听来的,真假不重要,赞美工人的主旨表达出来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