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五十年代结婚日记全文阅读 > 70婚后无二(第1页)

70婚后无二(第1页)

最先行的是粮票、布票和油票,每月按照户口本上的人口放这些票。

其实就是人口日渐增加,而生产力不足,市场满足不了人口的需求,如果不加以管控,恐怕会越演越烈,从行的票制上来看,国家资源最紧缺的应该就是粮食、油和布。

苏榆家的户口本上只有三个人,妙妙每个月的粮票分配很少,倒是有一些奶粉票,去买的时候不光要票还要相应价格的钱数,两样缺一不可。

京市是国家制度最早执行的地区,看着手里的粮票,苏榆有种想珍藏起来的冲动,摸了摸质感,也还不错。

限量购买东西就是比较麻烦,每天炒菜都不敢放油,想吃油炸的东西更是别想,分到的油票必须要计算着用。

幸好提前存了些,每周日回去带一点,日子不必过得紧巴巴。

别人家可就不一定了,说起这个来都是苦笑连连。

“前段时间我还说想买块布给小伟做身衣服呢,这一晃眼,买块布都要算计着,给豆子做了小伟就只能穿豆子去年穿剩下的,这孩子皮实,旧衣服这里补一块那里补一块,简直没眼看,我今年夏天就不做新衣服了,怎么也要给小伟做两身。”

典型的宁肯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

附近几家人因为有韩尚的提醒也稍微好点,没油的买了油,没粮食的买了粮,但孩子每年都在长,衣服鞋子就要跟着换新的,这是没办法避免的。

物资紧缺,苏榆有想着改良一下纺织机,还专门找赵秀娟她妈去纺织厂看了看,里面的织机确实都很老旧。

“怎么样,可以改良吗”赵秀娟妈是纺织厂的车间主任,常听女儿说跟她玩的好的苏榆如何如何厉害,这次人家找来纺织厂,说是研究研究织机,赵秀娟妈激动万分,如果真可以改良不知道能节省多少人力。

苏榆是和高峰张知瑾一起来的,高峰去找人了解情况,苏榆和张知瑾一起来看织机。

“可以改良,”苏榆点头,又问张知瑾:“你觉得呢从哪方面着手比较合适”

“可以加点梭口,就是打纬这边比较难办,这样一来整个机器都要改动,还不如重新设计一台。”张知瑾明显更专用一点。

其实苏榆想改的是动力系统,这个时代的织机还是柴油作为动力,走进一点可以听到很大的嘟嘟声。

或许可以看看里面的动力转换情况,是否可以更为有效的避免能量浪费,转轮的度增加一倍的话,是不是每个小时织出来的布就是以前的两倍长。

车间的纺织工大多是女同志,苏榆站这儿看了一会儿,活不算重,但绝对很累,一天下来也免不了腰酸背痛。

听着苏榆和张知瑾的讨论,赵秀娟妈不免有些失望,听这话的意思是改良起来难度颇大。

“梁主任,仓库那边说棉花又不够了,预计只能撑到这周末,是不是让赵厂长打电话再催一催”车间办事员过来汇报情况。

赵秀娟妈皱了皱眉,点头表示知道了让她忙自己的去。

苏榆在旁边听了一耳朵,随口问了句:“棉花经常供应不足吗”

赵秀娟妈也就是梁主任点了点头,一直头疼的就是这个。

“除了棉花没其他材料吗,像是涤纶腈纶这些。”苏榆有些诧异,这个年代的布难道只有棉麻的

梁主任摇头,表示没听见过这种材料,“国外应该有吧。”

苏榆自己是偏好用棉布,下意识就忽略了其他材质的,所以布料供应不足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原材料的紧缺。

这苏榆能有什么办法,两方都有些灰心,回去的路上,高峰把打听的消息跟她们说了一遍。

“棉花产量不足,经常是一来货就赶工,各个百货大楼都催货,纺织厂压力也挺大,没原材料的时候就少加点班,也算是劳逸结合吧。”

后世的疆省棉产地这会儿还是荒芜人烟,国家还在大力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说起来后世的疆省有很多都是那个年代移民过去的,为祖国奉献了他们的一生。

既然并不能解决关键性问题,苏榆干脆不再浪费时间搞这个,说来说去还是缺粮食缺食用油缺棉花,这个时候她才算是体会到张厂长说的农业是基础的意义。

把目光重新放在农用机上,电器方面既然可以出口苏俄,那可选择的范围就大了许多,苏榆还在慢慢甄选。

春暖花开,苏榆家阳台上的花花草草重新焕了生机,让韩尚定了个木架子,上面错落有致的摆着许多花盆,都是苏榆这几年搜集来的花草多肉,种类很多,开的话颜色也杂。

妙妙总是趁大人不注意溜到阳台上揪花,自己笑嘻嘻把玩着,一会儿放在头上一会儿别在衣服上,又总是掉到地上,再乐此不彼的捡起来,玩腻了就捏碎了胡乱一扔,苏榆简直能被她气疯。

“爸爸,救命。”又祸害了苏榆的东西,被妈妈现了,小屁孩赶紧跑到书房找爸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