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瑜已經到了苗疆,不過並沒有參與戰鬥,而是去考察嶺南的氣候。
以李瑾瑜如今的身份,出門之後家裡需要做好安排,需要王妃坐鎮,因此鐵飛花留在家中,陪同的是蘇櫻。
當然,還有何珺琪。
除了二女之外,壽元已經所剩不多的三和逸士,同樣想來嶺南看看。
三和逸士是突厥和漢人的混血,妻子是遼人,自幼在邊關長大,親眼見證無數兵戈,期盼能夠做到邊關和平。
為此,他收了三個弟子,希望三個弟子能夠為邊關的和平做出貢獻。
突厥弟子隨突厥覆滅而身亡,漢人弟子心術不正,被郭不敬抓捕,蕭遠山做出諸多成就,然後被慕容博坑了。
三和逸士垂垂老矣,把希望放在李瑾瑜身上,多年過去,他也不知道當初做的選擇,到底是正確還是錯誤。
這種事情,沒有正確和錯誤。
李瑾瑜翻看著宋璟的奏摺,心說不愧是宰相之才,能力果然非同凡響。
嶺南大多數的事務,李瑾瑜只是提供了框架,宋璟才是具體的執行人。
執行這些可不是容易的事。
嶺南有多個民族,分布在大大小小的部落中,有各式各樣的風俗,一旦觸犯到這些風俗,必然會遭到阻礙。
殺戮?
殺戮是最末流的手段。
除非有人刺殺宋璟,否則絕對不能揚起屠刀,這個口子一旦開啟,那就是長久的兵戈,血流成河的廝殺。
宋璟這方面做的非常好。
宋閥在隋朝時期占據嶺南,至今已經上百年時間,早就已經摸清嶺南各個部族的情況,知曉他們的需求。
在李瑾瑜的指點下,宋璟在嶺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甚至請了數位高手武者參與,讓他們揮刀開山破嶺。
一方面加快修橋鋪路的度。
一方面震懾心懷異心的奸佞。
那些遍布毒癘瘴氣的地方,或者是險峻的險山惡水,則是因地制宜,根據具體的情況,做出合理化的修整。
三和逸士在外面轉了幾圈,看著欣欣向榮的嶺南,多有幾分感慨,同時也有幾分疑惑,需要李瑾瑜做出解答。
「你在嶺南做的這些事,我理解其中一部分,想不明白的那些,有些不必明白,有些我卻要問個清楚。」
「您請,我知無不言!」
對於這位老前輩,李瑾瑜一直都非常尊重,一方面尊重他的理想,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三和逸士提供的幫助。
李瑾瑜正式崛起的最初階段,三和逸士加入陣營,傳授李瑾瑜化血刀、純陽罡氣、腐骨掌、紫府神簫等絕學。
這些絕學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尤其是純陽罡氣,至今仍舊在使用。
李瑾瑜被封為子爵後,便正式在金陵安家,從那個時候開始,老爺子便在家中坐鎮,讓李瑾瑜安枕無憂。
更別說從法理上講,三和逸士是蘇櫻的干爺爺,是李瑾瑜的長輩。
「你在嶺南修橋鋪路,大力推動各地通商,不怕某些人做大麼?」
李瑾瑜笑道:「如果這些人有能力做大,那是他們的本事,況且無論他們做的多麼大,都不過是空中樓閣。
我需要的是嶺南、苗疆的民心,只要民心在我手中,無論那些人有多麼高的威望,輕輕一推就能化為烏有。
您所擔心的,應該不是再次出現一個宋閥,而是擔心有些人貪得無厭。
最嚴重的則是,貪得無厭的不是某幾個商人,而是一大群人,是本地的那些百姓,擔心這些人貪心無止盡。
這種問題我早就考慮過,但這些能歌善舞的部族,一定會通情達理。
就算某些人不通情達理,他們的部落領也會通情達理,否則能戈善武的精銳大軍,會讓他們能歌善舞。
實話實說,我欣賞過苗人少女跳的傳統舞蹈,還沒看過領跳舞呢!
這或許是我們李家的愛好吧,我總覺得那些領,跳舞一定很好看!」
三和逸士嘆道:「說到底,能夠支撐一切的,從來都是金戈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