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按理來說,創業初期,趙家兄弟應該守望相助,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最初始的時候,趙二和武三思的關係比較好,與趙大三足鼎立,如今時移世易,趙大和武三思關係更親近。
原因很簡單,對於漢家援兵,趙二傾向投降,趙大和武三思堅決抵抗。
趙大是因為性格堅毅,絕不會在這種情況下,向李瑾瑜卑躬屈膝,哪怕兵敗身死,也要死的轟轟烈烈。
武三思是為了身家性命,一旦南詔國被攻破,趙家兄弟可能活命,武三思則是必死無疑,絕無生還機會。
甚至,為了活命,趙家那些長老可能綁了武三思,向李瑾瑜跪地乞降。
這種事情,趙家做得來!
莫說是綁了武三思,就算推倒自家擎天白玉柱,他們也絕不會在意。
就連武三思都懷疑過,趙家的骨氣和熱血,是集中在趙大身上麼?
趙家的族老,未免太過沒骨氣!
這特麼就是隱世家族?
慫成這樣的家族真的是不多了!
當年武三思幫武則天大肆屠戮,那些被牽連的家族,面對屠刀之時,只會怒罵或者嘆息,絕對不會慫成這樣。
武三思甚至惡意的想著,如果趙大出了意外,南詔立刻就會灰飛煙滅。
趙二擋不住苗疆的大軍!
絕對擋不住!
趙大冷笑道:「除非李瑾瑜親自參與戰鬥,否則我發動底蘊,雲南穆王府的十萬大軍,打不破南詔國!」
趙二驚道:「大哥,咱們家還有什麼底蘊麼?怎麼連我都不知道?」
趙大冷哼一聲,心說若是把這事兒告訴你,你特麼能把這些東西當著李瑾瑜的面砸了,換取李瑾瑜的仁慈。
自己這個弟弟,對內的能力,無論是治理地方,還是與朝臣耍心眼,能力都是頂級,唯獨對外實在是太差。
以強擊弱的時候,或許可以勉強打個順風仗,一旦遭遇到挫折,或者敵人表現出強勢,就會下意識縮回去。
內鬥內行,外戰外行!
外行到了無法形容的地步!
武三思心中略有些驚訝,經過苗疆數次大規模反攻,南詔國能戰的精銳不過五千,穆王府則是有十萬大軍。
就算十萬大軍不會全來,只派來四五萬人,那就是十倍的兵力差距。
穆王府的王爺老邁,但兩個女兒都是行軍打仗的行家,就算趙大武功高深莫測,如何抹平兵力的絕對差距?
假如穆王府緩緩進攻,步步推進,穩紮穩打,箭如雨下,該如何抵擋?
看著趙大信心十足的模樣,武三思心說不愧是隱世家族,到了近乎山窮水盡的地步,仍舊留有強力的後手。
若是我能掌控這些後手……
回去就讓朱無視探查!
朱無視不擅長帶兵打仗,也不擅長治理內政,唯獨擅長收集情報。
若是給朱無視三十年時間,未必不能建立堪比琅琊閣的情報組織。
三人快商議完事務,趙二和武三思各自離去,看著兩人的背影,趙大露出一抹狠厲,還有一抹深深的疲憊。
都已經到了這步田地,竟然還有自己的小算盤,你們真的以為,向李瑾瑜祈求投降,李瑾瑜就會接受麼?
苗疆的國度,有大理就足夠了。
以李瑾瑜的雄心壯志,怕是早就想好嶺南大都督、苗疆大都督的人選。
趙大不知具體的操作,卻知道這是一個悠長的計劃,前期準備十年,後期還要經過十年、二十年的漫長治理。
二十年後,苗人依舊是苗人,保留著他們的生活習慣、民族風俗,但苗疆已經不存在,已經全都變成漢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