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朔将军罹难,国失肱骨良将,刘裕痛失亲眷,磲大英雄亦泪满衣襟。
天降大任,道阻且长。
成功之路上,并非鲜花掌声,同样也有鲜为人知的泪水与痛苦。
大英雄刘裕虽然难过,但也必须勇毅前行,毕竟身上的单子太过沉重,由不得他半点歇脚。
平齐地、定卢循、灭谯蜀,刘裕这两年南征北战,立下不世之功。
晋天子重申前命,再次提出授刘裕太傅、扬州牧,加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
刘裕得知后仍是不肯,但这次晋廷似是铁了心要对其嘉奖,以至于出动晋廷文武百官进行敦劝。
晋廷如此这般,刘裕只得勉强接受羽葆、鼓吹、班剑,至于太傅、扬州牧等坚决推辞。
事情展至此,也不能说刘裕是“三辞三让”的做样子,他本就位极人臣,大晋军政之事基本都是由他说了算,这些虚职对他而言意义不大,反而还会招惹不必要的非议,对于他而言,目前最关心的依旧是国内的改革。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东晋这艘豪华“破轮”,早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环伺满朝文武,掌管国家机要之人依旧是士族子弟,这些人大多是没有真才实学,依靠门第关系上位的夸夸其谈、滥竽充数之辈。
这些达官显贵背后站着的往往是一个个门阀世家,他们仍旧代表着当时的统治阶级。
门阀士族作为那个时代利益既得者,为了维持这种现状,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利用九品中正制这样的政策,无形的掌控着朝廷的人事大权。
世家子弟打一出生便含着金钥匙,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成为大官,而穷苦百姓即便是再有才能,想要步入仕途融入体制,也如痴人说梦。
久而久之,上层和底层形成了割裂,矛盾愈演愈烈。
门阀士族在舒适圈里逐渐走向堕落腐化,而底层的有识之士绝了上升途径,必然会走向对立。
刘裕十分清楚,改革势在必行,否则孙恩、卢循之乱就会重演,于是果断上表天子,申明旧制,依旧策试。
主张用考试明面上是对人才加以甄别,实际却是给寒门百姓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无疑打劫了门阀和豪强的势力的根本利益,如同一壶滚油泼进一潭死水的大晋官场。
刘裕改革必须有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其困难程度不啻于任何一场战斗。
这位“寒门”出身的大英雄,除了有一股“天街踏尽公卿骨”的狠劲,还有一颗胸怀国之大者之心。
为了造福大多数人,他不怕得罪极少数人。
既然下定决心打破藩篱,便不会畏畏尾。
以前,山湖川泽都被豪强士族所夺取,百姓打柴、采摘、打鱼、垂钓,都要强迫交税。
刘裕上表下令一律禁绝,免征,还山于民,还地于民。
力度如此之大,黎民百姓无不拍手叫好,门阀士族无不如坐针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