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青云路作者渝跃鸢飞 > 宣朝后续发展4(第3页)

宣朝后续发展4(第3页)

他们的老祖宗顾璋开创了天工学校,设立梦想堂,点燃了足以燎原的无数星火,带动科技滚滚向前发展。

在当时来看,不少人觉得顾公生性潇洒爱玩,所以才培养学生干活。

但回过头来看,这也许才是顾公一生最伟大、最明智的决定。

“顾公说他喜欢和平,喜欢热闹的人间烟火气。这话果然没错。”

“只要顾公想做的事,就没有办不到的,咱们大宣和平热闹,人声鼎沸了足足七百多年!”

为什么史学家大多将功劳归结于顾璋?

绝不是顾璋总骂骂咧咧:“又给我戴高帽,肯定又想给我安排活干,心忒黑了!”

皇帝制度天然就有弊端,不会代代都有出色的帝王,总会有草包,总会有昏君,随着大宣时间越来越长,阶级固化的问题也必然存在。

但顾璋生前画了好多好多张大饼,香甜的大饼引得有志之士前赴后继,科技高速发展,就能源源不断的掩盖这些问题。

简单来说,阶级固化的速度、昏庸草包败家的速度,根本比不上顾璋的饼诱人的程度,根本比不上科技发展的速度。

这样科技高速发展的时候,国家定然是蒸蒸日上

的,宣朝文化又开放包容,积极向上。

强盛的、疯狂向前发展的国力,强行在部分帝王的统治下为百姓兜底,为大宣续命。

很快又等来或聪慧有志、或圣明贤良,或雄心壮志的君王。

宣朝后续的皇帝,有一个很神奇的共同点,他们无不想效仿先祖明盛帝和顾璋的传奇,希望自己也能慧眼识珠,发掘一个这样优秀的臣子,君臣联手缔造一个让无数代人都怀念的盛世。

君臣相宜,百世流芳。

故而大宣的皇帝,大多都喜欢发掘人才。

明盛帝和顾璋对后世读书人的影响也同样是巨大的,读书人谁人不以顾璋为楷模?谁不想遇到一个赏识自己、无条件支持自己的明君?

宣朝百姓本就有极强的强国自豪,人人以自己是大宣子民为荣,那种“为强国而读书”“大宣必要始终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气氛非常浓郁。

两相结合。

所以但凡是大宣明君,手下都人才济济,多贤臣少佞臣,君臣齐心一次次带着大宣走上巅峰。

这样鼎盛的辉煌,足足延续了近八百年。

顾璋画的饼终究是吃完了,阶级固化、土地兼并问题也慢慢显露出来,皇帝制、家天下的弊端,也终于暴露在一位昏庸无能的帝王手上。

这位末代帝王昏庸到什么程度?

即使民间发生了旱灾、蝗虫灾害,有数不清的先例给他做示范,他也丝毫不采用,即使连最基本的对百姓免除赋税都不做

,反而还强行复辟了早已被废除的徭役制度,使得各地百姓苦不堪言。

继位不到十年,就让民间哀鸿遍野,更让邻国难得看到了希望,有了进攻的机会,使得边境百姓饱受战乱之苦。

战乱,疫病,天灾。

彼时民间之乱,百姓之苦,落在笔下,便觉字字泣血,触目惊心。

昏君还在京城当缩头乌龟,甚至想着南下躲避疫情。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民间涌现出了无数有志之士。

他们四处奔走,用毕生所学,呕心沥血地想要救国。

将军率领部下在边关死守,即使等不到后方支援,鏖战到死伤八成,也未曾有半点言败撤退的念头。

数不清的商人自发捐赠粮食物资,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送往边关,以支援艰难的前线。

天工学校农学部最顶尖的农学家,亲自出世在民间各处奔走,调动粮食赈济灾民,以减少天灾对百姓的伤害。更公开呼吁各地各处减少种植美味作物,改种高产粮种。

医学研究者不惧生死,深入疫病区,只想尽快解决疫病,救百姓与水火,别让疫病给危机四伏的大宣拖后腿。

无数读书人上街游行呐喊,在报纸上刊登的文章,振臂高呼着“百战殉国有何惧,生血热烫大宣魂!”

即使是朝中奋力救国的大臣,也只是想换一位帝王,而不是颠覆大宣江山。

那是他们骄傲了一辈子的大宣啊!即使现在遇上了一个昏君,呈现出混乱

衰败之象,可这终究是大宣啊!屹立在世界之巅八百年,引万国来朝的大宣啊!!!

让他们怎么甘心眼睁睁看着它灭亡?

将军率领的士兵在边关鏖战不降,死守边境线,混乱的国度却无一名士兵逃亡,那是身为大宣子民的骄傲,那是身为大宣子民的铮铮傲骨!

政客、商人、农学家、医生……他们奋不顾身,他们殚精竭虑,努力想把垂危的大宣从悬崖边缘救回来,他们救的是脊梁,守的是大宣啊!!

那是最好的大宣,最让人骄傲的大宣,让人想一想就意气风发,挺起胸膛的时代,难道就要这么毁在他们这一代,再也不复存在吗?

不!他们决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

他们开始救国,众志成城,戮力一心,他们即使付出了许多血地代价,也向全世界证明,大宣依旧是那个不容侵犯,铁骨铮铮的国度。

但令人看不到希望的是,他们抵挡住了虎视眈眈的外敌,稳住了内乱,撑过了天灾、平息了疫病,却还是抵不过昏君统治为社稷带来的创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