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大学爱情故事短文 > 问题(第1页)

问题(第1页)

张三和清水、阿离一起淋雨,等雨停了,她俩走出学校,张三送她俩到校门口,到校门口了,阿离忽然问张三:“师兄,你认为老子的《道德经》比孔子的《论语》和六祖的《坛经》哪个更能接近真相,见解更高深一些?”

张三没有立马回答她,只对她说:“这个问题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你们先早点回去换个干的衣服,别搞感冒了,后面我们有时间再聊你这个问题。”

阿离问题就是有点多,一大堆问题。清水也有很多问题。其实张三之前也有很多问题,出去混了两年,再回来问题就少多了。阿离喜欢问的问题,大多是学术上的问题,比如李白和杜甫哪个更厉害?你最喜欢苏东坡的哪词?《心经》里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该如何理解?

清水喜欢问的问题和阿离的问题不太一样,清水喜欢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个自由的人?读书的意义在哪里?为什么要工作?为什么要结婚?……他俩的问题,张三都能够说道说道,且有理有据。她俩觉得张三厉害,经常缠着张三问问题,让他答疑解惑。

张三也乐意跟他们交流,有问题其实是好事,有问题代表在思考,在思考就代表着有进步的可能,同样也会促进张三去思考。其实人最害怕的就是没有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也是个问题,要么他是高人,要么他是个傻子。

清水和阿离他俩感冒好点了之后,当天又约张三一起吃晚饭,聊阿离昨天晚上问的那个问题。

张三对阿离说:你这个问题换个说法就是儒释道三家到底谁更厉害,境界更高,更能接近真相对不对?”

阿离说:“对,我想听师兄你说说看。”

张三说:“其实你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有答案了,问我只是印证一下你心里的答案到底对不对,或者为你心里的答案更锦上添一点花。”

“你怎么知道?”阿离好奇地问道。

“因为你很聪明。”

“那师兄快说说看。”

“行,按照我肤浅的理解,真要给三个排序的话,我觉得第一是佛陀,第二是老子,第三是孔子。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你们听听就好了,不要当真。按照他们三个对世界的影响来说,这个排名没什么问题,佛陀创立的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有十几亿人,这个是老子和孔子比不了的。其次老子在国外的影响,比孔子要强很多,举例来说,现在的德国,基本上家家都有一本《道德经》,孔老夫子在本土地区影响力比较大,在国际上基本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力。这是按照世俗的影响力来排名的。如果按照真正的思维境界来说,不得不承认,孔老夫子是世间的智者,但他对真相不太感兴趣,如果要想谋个好官职,要想跟上下级处理好关系,孔老夫子的这一套很值得学习;但如果要追求真理,他那一套就实在没什么用。”

清水好奇地问:“真理是什么?”

“这个世界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我是谁?我是不是灵魂不朽?这些问题,就可以看作是对真理的追问。”

“那真理究竟是什么呢?”清水探着脑袋问道。

“我怎么知道真理是什么,我要是知道了也不在这坐着了。不过我们可以从佛教的三大基本教义能看出一点点真理,三大教义是这样说的:一诸行无常(没有什么事物是永恒不变的);二,诸法无我(从来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自我存在);三,诸漏皆苦(没有什么事物能让人得到永恒的快乐)。三大教义归根结底其实是在说一件事: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换句话说就是:这世界上唯一的不变的真理就是一切都在变化。能听明白吗?”

阿离若有所思道:“有点明白了,师兄,老子的《道德经》里不也在说变化吗?”

张三道:“是,他确实提到过,但并不多,《道德经》五千字,更多的是在说“治”和“为”,尽管他说了无为而治,但重点还是在“为”和“治”上转,并没有把变化当做基本教义,而孔老夫子谈得更多的是“君子之道”,这就是佛陀比老子厉害,老子又比孔子厉害的地方。如果思维境界有十级段位的话,那么我觉得佛陀应该能有九级,老子八级,孔子七级,当然像我这样的人,可能还排不上级别。”

清水问:“为什么佛陀不是满级十级?”

“我是一个喜好怀疑的人,我觉得佛陀应该也还有可以进步的空间,因为我并不了解宇宙的真相是什么,我也不能相信他真正了解了宇宙的真相,即便佛经里有很多话已经接近真相。”

阿离继续问:“为什么老子只有八级?老子的《道德经》也有很多玄幻的关于道的真理呀?”

“老子《道德经》确实很厉害,但道还是云里雾里的,总是说不清楚,我对于他说的真相更迷糊。我们不妨先来分析分析老子当时写《道德经》的经过,当然这毫无疑问是一个故事。我们从小就听了很多故事,对这些故事都深信不疑,以为那故事就是真的,但其实本来只是一个故事而已。关于老子写《道德经》的故事是这样说的: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曾经做过周王室的图书馆馆长,因为周王朝衰败,老子决定辞官西行。当老子到达函谷关的时候,函谷关的关令尹喜一大早就在那里迎接他了。听说尹喜善于望气(这玩意儿有点玄乎),看到有紫气从东边飘移过来,便知有贵人将至。不久,一个老头子骑一头青牛(想不明白,为什么不是别的牛?青牛有谁见过?)到来,此人正是老子。尹喜对老子非常敬仰,想留住他并请教学问。但老子比较高傲(一般厉害的人都比较高傲),不搭理他,继续往前走,打算出函谷关去。然而老子走得匆忙忘了带关牒,(既然奔函谷关而来,就是明确了要出关,偏偏就忘了带关碟,我猜想应该是故意的)没有关碟,这就给了尹喜一个机会。尹喜赶忙上前对老头子说:“先生,我是函谷关令,我已在此恭候您多时了,希望您能到寒室一叙,我想请教您一些问题。老子看了他两眼,觉得这个小伙子有慧根(为什么看两眼就觉得有慧根?),于是很高兴和他畅谈,。

尹喜问老子:“敢问先生,怎么才能使我们的智慧增长?”老子说:“大智若愚,你若肯守愚,你就会有大智慧啦。”尹喜有点糊涂了,老子见状,又给他解释了一通说:你看我们为什么总是吃亏,就是因为我们太狡诈,太聪明了,机关算尽,反误了自己性命,历朝历代的知识分子为什么总是坎坷不断?就是让知识害的,你如果能少些思量分别,少想点乌七八糟的东西,你的心就清明了,你的本来智慧就出来了。”

尹喜点点头又问老头子:“我经常和人辩论老是输,怎么才能增强我们的口才呢?”老子说:“辩论这玩意儿,有害无益,你不知道大辩若讷吗?小伙子,学会沉默,胜过一切理论,因为一切理论,都是对真理的歪曲。”

尹喜又问老子:“怎么才能征服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呢?”老子说:“世间万物,相生相克,各有平衡,各有其用,殊不知人在大自然面前连根葱都算不上。”

尹喜还问老子:“听说您会一些奇门遁甲之类的法术,您能教给我一些吗?这样我也可以用来趋吉避凶,远祸招福。”老头子不屑地说道:“小伙子,不要天天想些邪门歪道的东西,你不知道福祸相倚,福是祸根,祸是福源,有福必有祸,有祸必有福,从某种意义上说,福就是祸,祸就是福,吉凶的关系也是如此。你要明白,趋吉避凶,远祸得福都是颠倒妄想,听懂了吗?”

尹喜云里雾里的,感觉明白了,又感觉没明白。他后面到底有没有让老子写《道德经》,实在是个问题。”

阿离问:“有什么问题?《道德经》不就是老子写的吗?”

“我说的是写的动机有问题,动机很值得怀疑,到底是尹喜一定要老子写完《道德经》才放他出关,还是老子自己忍不住默写出来的?我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老子也就是没那么高尚,按我的说法,他跟我一样,也是个‘骚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