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部落景区的北边和东边,都有大片大片的胡杨林,虎永刚几人只在东北角转了一下,两大一小三位女士就开始叫累,羡慕那些骑着骆驼穿过胡杨林的游客。
那马车夫说,想要骑骆驼,要先回到入口处售票处买票。
几人只得作罢。
马车夫特地带他们去看了两棵系满了红丝带的胡杨树,据说它们已经活了过万年,有“活化石”之称,当地人已将其视为祈福的依托了。
看完了胡杨林,坐上马车,沿着刀郎部落东边的简易村道一路往南,前去参观位于景区东南角的刀郎人古村落。
走到一半的时候,左手边有一座胡杨林观光塔,几人刚从胡杨林里面出来,都不想上去。
倒是右手边的“葫芦长廊”,让刘娜很感兴趣,一边喊着“葫芦娃”,一边跳下马车就往里冲。
虎永刚几人也跟着她走了进去,只见长长的廊下,挂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各样葫芦。
葫芦,刀郎人称它为“卡巴克”。
长期以来,它都是刀郎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种器具。
无论贫富、贵贱,所有刀郎人家庭中都会有一把或几把葫芦,用来盛水、装物,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随着刀郎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葫芦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它的实际用途已经越来越少了,但把葫芦进行雕刻、镶嵌,制成工艺品,却日渐兴旺起来。
很多热爱生活的刀郎人,还在自家的葫芦上刻有各色花纹、自己的姓名等作为装饰,并形成了一种雕刻葫芦的习俗。
刀郎人还将葫芦视作招财引宝、生意兴隆的吉祥之物,许多商铺面前都挂有数个葫芦,一方面是装饰,另一方面也希望宝葫芦能给他们带来好运。
来到刀郎人古村落,几人都对那造型别致的大门产生的浓厚的兴趣。
那大门,全部采用胡杨木制成,造型如同一个粗线条的大头娃娃。
马车夫却说,那是他们刀郎人英雄男儿的形象,体现出刀郎人的勇敢彪悍、不屈不挠、勤劳智慧、热爱子民的硬汉精神。
走进了村落,就会现它是建在河流交汇处的沙漠滩涂上,寨里生活着刀郎部落的土著居民,他们还保持着刀郎人原始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由自在、悠闲随性的田园生活。
进村的小桥很有特色,桥墩设计成用小船托起。
村内的建筑特色别具一格,连店铺也是古色古香,行走于其间,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13世纪的蒙古帝国。
其中最大的一栋,当属部落酋长的房屋,屋顶上一匹狼的雕塑栩栩如生,据说那是刀郎人的图腾。
刀郎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喜欢用图画记事和传递信息,绘画是他们传统的技艺。即便后来维吾尔族文字传入,成为他们的交流文字,他们依然热衷于绘画,每一幅图画都记录着一个故事或一件事情。
所以村内的墙壁上,随处可见各种涂鸦。
村里还有各种手工作坊,这里的村民也正是的刀郎人手工艺传人,像什么铁匠、木工艺、雕刻技艺、手工纺织、毡匠等,不胜枚举。
其中最大的是土陶艺制作坊,路边、房前经常可以看到比人还要高大的土陶缸。
这是因为此地盛产“慕萨莱斯”,对这种陶缸的需求量很大。
到了这里,就仿佛回到了刀郎人刀耕火种、自给自足的那个年代。
村里的中心位置,有一个图腾祭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