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也很有意境。
就是这位创作者是自己演唱,唱功还有待提高。
第一个出场,表现还不错。
导师们也很给面子,四位都推杆了。
导师们和四位金牌点评人一起对歌曲进行了分析点评。
对于这种水准线之上的歌曲,导师基本以鼓励为主。
点评人则会选择性的提出一点意见。
然后就是经典的抢人大战。
综艺嘛,总要搞点看头。
太专业了观众看着没意思。
选手一个接一个上台。
郑烨开始还一个个认真听,后来听了几个之后就没兴趣了。
千篇一律,没什么亮点。
要不说现在华国乐坛有点不太行呢。
创作人梯队有点跟不上了。
华国乐坛在几位导师那一代也是辉煌过的。
哪怕这里面最不起眼的程昆。
也是万军从中凭实力杀出来的。
前面说过,四位导师都是唱作人。
不仅演唱实力出众,创作能力也是一流的。
就说戴燕菲,她几乎只唱自己写的歌。
本身作曲也有着金牌的实力。
当年也是红极一时。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盗版猖獗。
同时外来文化入侵严重。
来自棒子,霓虹,欧美等地区的歌曲,影视攻占了华国娱乐圈。
乐坛也受到了严重打击。
很多实力歌手赚不到钱。
戴燕菲也渐渐隐出歌坛,很少露面。
原本一线的她,现在也降到了一线。
很多年轻人已经不认识她了。
好在后来华国高层及时出手,打击盗版的同时,创立华国原创音乐平台。
同时顶住压力,对外来作品进行了一系列限制。
才堪堪稳住局面。
只是,光限制没有用。
限制是一时的,迟早要放开。
还是要有拿得出手的艺人和作品镇场子,才能高枕无忧。
华国乐坛随着这些老牌歌手的巅峰期渐渐过去,新一代却迟迟成长不起来。
所以《华国好歌声》这类节目是受到了大力支持的。
哪怕璀璨传媒从中搞一些小动作,官方也只是对总决赛进行了监督,没有过多干预。
《华国好创作》刚开播时,也为乐坛选拔输送了不少人才。
穆良才就是从这个节目成名的。
创作人终究是娱乐圈的稀有物种,培养一个不容易。
这也导致上一届质量下滑严重。
这让节目组很是难办。
好在这一届开头还不错。
郑烨的加入也带来不少人气和变数。
几位导师点了一晚上,也没点到郑烨的歌曲。
休息一晚,次日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