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七劫斩龙决 青云 > 第七章 悟法(第1页)

第七章 悟法(第1页)

却说临风打开小册在翻到十二正经的研究记录,发现原来人体不仅有十二经脉,还有十二经别,前后呼应,阴阳对立,统称十二正经。除了这还有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和阳跷脉。

络脉分为十五络脉以及浮络和孙络。

十五络脉:手太阴络脉、手少阳络脉、足少阴络脉、手少阴络脉、足太阳络脉、足厥阴络脉、手厥阴络脉、足少阳络脉、任脉之络、手太阳络脉、足阳明络脉、督脉之络、手阳明络脉、足太阴络脉和脾之大络。

看完之后,临风心中一片茫然。根据书中记载,十二经脉运行是人体的自我调节,按时辰每天进行一周天。却没有找到原因,也就是这些运行与经脉中的能量是如何产生的,无法用科学来解释。

还有那个第一层练法,你确定不是前世的内功心法吗?还记得以前看武侠小说,里面的内功系统就是大通十二正经,然后再打通奇经八脉,然后无敌天下,里面开始就是在丹田找气感,虽然极其的不靠谱,但是临风在三岁就试过了,一点感觉都没有好吗!

不是说我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吗?什么后天道体,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

临风顿时有了领悟,这不是虚幻的世界,而是现实。不存在什么一夜之间就超过所有同辈那种不现实的事情,于是老老实实的研究起师父传给自己

的太极玄清道总纲。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强为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天地开,阴阳分。阴阳合,则太极生。万物负阴而报阳,冲气以为和……

临风开始自我翻译:“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勉强把他称作‘道’,道生成混元一气,一气分离生成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又诞生了造化之气,造化之气演变出天地万物。所谓的太极,是从虚无中产生的,是阴阳两气的起源。天地初开,阴阳二气分离。阴阳之气相互融合就生成了太极之气。所有的事物都背阴而向阳,而又在阴阳二气的调和下产生新的变化……“

其实对于道的理解每个人都不同,而所有的经典以及口决都是深奥难懂。文以载道,而大道至简,却又包含万物。而大道万千,每个人的理解的都不相同,也不敢说领悟了万一,为了不失去先人之道,流传下来的经书都是这种古文,当今的所有的功法理论都是引用这种远古流传下来的句子。而这些能被称为官方经典的都是传说中的圣人的著作,后人大

多靠引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悟。

就如同临风家传的《七劫斩龙决》中就大量引用了道家经典,通篇深奥难懂,还歧义连连。再如同前世后人的《道德经》译文,版本之多让人惊叹,而且个个言中有物。

而临风这家伙为了弄懂太极玄清道的原理,就一个劲的往气上理解。因为,他记得太极玄清道是练气的法门。这样翻译一遍之后,临风感觉似乎明白了什么,却又好像什么也不明白。修真之途,虽然资质很重要,但是悟性也同样重要。

资质是指人的身体,它体现在内外形态,经脉的粗细柔韧性,肉身的力量,气血的旺盛程度和精神状态。就比如临风的后天道体,全身内外布局合理,巧夺天工,阴阳五行均衡丰满,百脉畅通,精神饱满。资质差的,就如同吴大义,筋脉细小,而且五行不均,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调和,一直就卡在第二层上不去。

既然自己不懂,那就结合以前的记录,来参照下,看能不能找到灵感。临风再次掏出《临风笔录》,查找关于太极的资料。不得不说《临风笔录》在临风记录了前世的所有关于玄学的研究文献和今生所学的所有家学经典,以及父亲所教的译文以后,有发展成为道家百科全书的潜质。

再加上这家伙根据字典的方式,把零散的知识,有序排列,还编写了目录,进行查找。简直就是修真版的百度,

就是字太小了。放到太极的部分,看到了太极拳,一下子胃口就被调动起来了,这可是名动地球的神拳啊!

突然临风发现有一句这样写着:“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再结合太极玄青道的总纲,一下子就来了灵感。

这太极拳讲究的是动静结合,再结合自己对前世道家修炼体系的: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太极拳等内家拳那个不是人门用来锻炼身体的,促进消化和血液循环的。

那这个炼精化气,可不可以理解为:炼化天地万物化为气。再想到张小凡入门,要砍竹子,还有田灵儿说明身体的重要性。而“噬魂”好像就是炼化精血化为主人的真气的。

越想越觉得自己理解得不错,再联系到太极玄清道中:“阴阳分,天地判,阴阳合,太极生。”,这次临风觉得应该是“动之则阴阳分,天地判,静之则阴阳合,太极生。”

想到这里临风迫不及待的就要试试。难道临风要去砍竹子,才不会,那个太有难度了。另外一个劲的炼化到筋疲力尽,不停的流汗发热肯定浪费了很多精气。而动功怎么能和太极拳相比,这可是几千年的智慧结晶。

再一想王宗岳的太极十三势论:“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分掤、捋、挤、按

、采、捩、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捩、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既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再一想太极一共二十四式,正好对应十二正经。而再一想太极玄青道的行功路线,一下子惊呆了。这实在是太符合了,每一式都配上真气运行,简直就是天衣无缝,无论是举手还是迈步,都包含阴阳太极之理。而且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这完全可以把意作用在真气运行上。于是把太极拳加到家传的筑基功法中。

却说临风明悟了太极拳之奥妙以后,一刻也不想耽搁。从里面反锁房门,就要在屋内练习。太极拳需要活动的范围也不大,屋内空间足够了。

却见他按太极拳起始动作站立,然后开始排除杂念。等全身都放松完毕,才开始按太极拳的一招一式练习起来。而主要还是把意作用在真气运行路线上,因为现在没有起,只能想像着有,要做到形与意合真的很不容易。一直到打了半个时辰的太极,临风才勉强做到。

只见他意从丹田出发,两手虚抬。这次两者配合完美,突然感受到一股热力跟着意念一起在体内运行。临风一激动,感觉消失了,不得不继续平静下来,慢慢寻找气感。

实真是难为临风居然想到用太极筑基,太极拳中正平和,虽然不浪费精气,但是却是炼化最为缓慢的功法。有道是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

等到再一次形意合一时,气感出现了,因为有了经验,这次临风不为所动。一招一式的,形与意合,意与气合,临风心中一片空名,感受着体内的热力这十二正经里循环往复,不断的增强,感觉也越来越明显。一周天后,气沉丹田,而双手往下虚按,真是太极的收尾。

突然传来了敲门声音,:“小师弟,吃饭了!”

“来了!”

临风打开房门走了出来,看见大师兄正站在门外。其余的师兄看见临风后纷纷围过来打招呼,有的摸着临风的头,有的捏着脸,有说有笑的。

却听杜必书说道:“来!来!来!各位,我们来赌一下小师弟找到师父后,有没有学到法决。输了的,洗所有人的衣服和打扫房间一个月怎么样?我赌师父没教。”

“好!这个主意好!”大伙纷纷附和,却听吴大义道:“我赌师父没教。”

郑大礼和吕大信连忙附议,而何大智看了宋大仁一眼,道:“我赌师父教了。”

“什么?”杜必书道,“你确定?”

“你没看见大师兄没理咱们吗?平时什么时候少了他,也就是说肯定是教了的,而且是让大师兄代为传授的。”

杜必书四人心中一惊,看向宋大仁。

宋大仁咳嗽一声

,道:“我已经传过第一层给小师弟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