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十四经络歌诀完整版 > 第69章 下巨虚穴(第1页)

第69章 下巨虚穴(第1页)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道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微风轻拂,带来阵阵花草的清香。

行至中途,我们遇到一位面容憔悴、脚步虚浮的路人。只见他眉头紧锁,双手捂着肚子,一脸痛苦之色。太爷爷见状,上前询问。路人虚弱地说道:“我这几日不知怎的,腹痛如绞,每日拉稀数次,浑身无力,实在是苦不堪言呐。”

太爷爷仔细观察了路人的面色、舌苔,又为其诊了脉象,心中已然有了判断。太爷爷说道:“你这是脾胃虚寒,湿邪内阻所致。”

随后,太爷爷决定为其针刺下巨虚穴以缓解病症。太爷爷对我说道:“下巨虚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此穴为小肠之下合穴,能调理小肠与胃肠之功能,有调气和血、清热利湿之效。”

说罢,太爷爷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精准地刺入路人的下巨虚穴。行针片刻后,路人顿感腹部疼痛减轻,神色也逐渐舒缓。

太爷爷接着说道:“这下巨虚穴,不仅能治拉稀腹痛,对于小肠积滞、消化不良、肠鸣腹胀等症亦有良效。”

路人感激涕零,连连道谢。我望着太爷爷,心中对他的医术更是敬佩不已。

在这漫漫的旅途中,太爷爷以他的医术和仁心,为路人解除了病痛,也让我对中医之道有了更深的领悟。

后来听太爷爷对我说,这下巨虚“下”,其位在下,相较于上巨虚,位置偏低。“巨”,有广大、众多之意。“虚”,空虚、虚静。此穴名暗示胃经气血于此呈现较大的空虚之态。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体系中,“虚”不仅代表着虚空、空灵,更蕴含着包容、吸纳和转化的潜在力量。正如老子所言:“致虚极,守静笃。”下巨虚之“虚”,亦体现了其能够容纳、调和气血的独特特质。

从经络气血流注的理论剖析,胃经上部如足三里等穴位传来的经气,行至本穴时更为疏散、薄弱,致使气血相对空虚。然而,这种空虚并非无意义的缺失,恰是本穴具有强大调节与汇聚气血能力的关键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下巨虚穴为小肠的下合穴。依据中医经典理论,下合穴乃六腑之气输注出入的要地,对六腑病症具备特殊的治疗效能。

小肠主受盛化物,分清泌浊,其功能涵盖了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糟粕的传送。当小肠功能失常,诸如消化不良、腹部疼痛、腹泻等病症涌现时,通过精准刺激下巨虚穴,能够有效地调节小肠的气血流通,重建其正常的生理运作。

下巨虚穴在临床应用中,所主病症多与胃肠功能失调紧密相连。例如,下巨虚能有效治疗泄泻,凭借其对气血的调节作用,使得胃肠之气得以稳固,紊乱得以纠正,从而实现止泻之效;下巨虚能够疗愈痢疾,借助其汇聚气血的能力,增强胃肠的抵御病邪之力,进而消除痢疾之患;

下巨虚可以缓解肠鸣之症,令空虚之处得以充实,促使气血运行有序,肠鸣之状自然消除;下巨虚能够解除腹痛之苦,通过补充胃肠气血之亏虚,畅通气血运行,使疼痛得以消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