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的 > 第92章 压着大明龙脉了(第1页)

第92章 压着大明龙脉了(第1页)

陈子龙是崇祯十年的三甲进士,因功被擢升为兵科给事中。在此之前,曾出任浙江绍兴府推官,兼任诸暨知县。

在他任职地方官期间,诸暨连年水患成灾,饥民蜂起,很不太平。

陈子龙刚柔并用,剿抚兼施,“力行保甲,设互之法,申连坐之令”,平定饥民暴乱;

又亲自筹划赈灾,立粥厂、设药局、养老幼、医病疾、收死骨,活全县十几万人。

崇祯十五年,陈子龙督抚标兵丁千余人,追随浙江巡抚董象恒会剿浙、赣、闽三省的山民暴动。

后来,他又受董象恒所托,在余杭等地筑关建台,整修城池,铸炮储硝,督运军粮入南京。

短短四年时间里,无论牧民,还是治军,陈子龙皆很有成绩,可不是普通的书呆子。

在他看来,百姓闹得这么凶,的确是宋阜的过错。

要知道,张秋镇是一座人口过万的大型市镇,三教九流、鱼龙混杂。全镇那么多通天之人,怎会平白无故听从一个哨总的号召呢。

况且,这个哨总还讲不出一个靠谱的理由,不群情汹涌才怪了。

幸好没有见血,情况比灾民暴乱好很多,他有好几套方略可以平息民愤。

然而,他需要了解太子的真实意图,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太子为何要迁徙张秋及周围村庄的百姓呢?

难道因鞑子进犯,提前腾出城池,引兵布防吗?不对呀!

因运河和永济渠的便利,张秋才商业繁荣,仅此而已。土城的地势太低,很容易被水淹,绝无成为军事要塞的可能。

难道为了预防水灾?更不可能了。

大运河上有十几座减水闸,现在又有义勇左营的兵丁驻守,十分稳妥。即便今年雨水充沛,大不了漫过几条街罢了,无需迁徙全镇百姓。

除非……

忽然,陈子龙想到另一种可能,脸色一下变得很难看。

他小声向宋阜问道:“你刚才说,节之兄赶去济宁了对吧?是去济宁城里,还是去南旺?”

“这是机密……唉!”

宋阜犹豫了一会儿,终于长叹一声,答道:“陈大人猜得没错,他们确实去了南旺。本来刘帅也不对大家说的,我弟弟怕我不放心,偷偷告诉我的。”

“你弟弟是?”

“他叫宋策,刘帅座下亲兵队哨总。”

陈子龙确认之后,将夏完淳和马宝拉到一边,讲出了心中猜测。

夏、马二人听得目瞪口呆,均不禁暗想:“我滴个乖乖,太子殿下怕不是疯了吧。”

夏完淳年纪尚小,声音不由自主地有些颤抖:“陈叔之前说过,张秋乃山东第一名镇,人口过万。再加上沿途四百里的村镇,怕要淹没二三十万百姓?殿下怎会如此……”

他没有说完后面的四个字,但大家都能猜到,那是“丧心病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