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胤善得知后,却并没有怒。
相反,他竟然露出了笑容。他深知公孙伦和史志昀,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这次冲突虽然激烈,但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于是,皇甫胤善立刻派人,分别前往兵部和户部进行安慰。
他先是派人对公孙伦,表示了理解和支持,然后又亲自前往户部,探望史志昀的伤势。
同时,他还让大总管刘顺,给公孙伦送去了二十万银券,以解燃眉之急。
公孙伦收到银券后,心中不禁对皇甫胤善的英明,和大度感到敬服。
他深知,这次冲突虽然让他,和史志昀的关系彻底破裂,但也让他看清了皇甫胤善的用人之道。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加努力地为朝廷效力。
然而,公孙伦和史志昀的冲突,却像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六部九卿中的大臣们纷纷站队,形成了两派势力。
刑部和吏部站在兵部这一边,支持公孙伦的强硬态度;而工部和礼部则站在户部一边,认为史志昀的做法并无不妥。
朝廷的局势,因此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朝中大臣们私下里议论纷纷,对这场冲突的看法各不相同。
有人认为公孙伦和史志昀,都是为了朝廷的利益着想,只是方式不同而已;也有人认为,他们之间的冲突是权力斗争的体现,对朝廷的稳定构成了威胁。皇甫胤善看着这一切,心中却异常平静。
他深知,朝廷中的派系斗争自古有之,无法完全避免。
但只要他能够驾驭好这些势力,让他们为朝廷所用。
深夜,百花宫内灯火通明,皇甫胤善正沉浸在一片莺歌燕舞之中。
他的身边围绕着数位美貌女子,她们或娇柔或妩媚,用各种方式取悦着,这位至高无上的皇帝。
皇甫胤善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仿佛已经忘记了外界的纷扰和朝政的重担。
然而,就在这时,大总管刘顺突然闯入,打破了这片奢靡的氛围。
他神色匆匆,显然有紧急事务要禀报。女子们见状纷纷退避,不敢打扰皇帝和大总管的谈话。皇甫胤善不悦地皱了皱眉,但还是勉强压下心中的不满,问道:“刘顺,何事如此慌张?”
刘顺跪倒在地,声音急促地禀报道:“皇上,云州军已经突破了檀州左右两线,正在向明州、渝州两地进!情况危急,请皇上定夺!”
皇甫胤善闻言大惊失色,他猛地站起身来,目光凌厉地看向刘顺。
他深知云州军的厉害,一旦让他们攻入明州和渝州,后果将不堪设想。
“立刻备马,朕要回御书房!”皇甫胤善沉声命令道。
刘顺连忙应命,迅安排人马护送皇帝返回御书房。
一路上,皇甫胤善紧锁眉头,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
回到御书房后,皇甫胤善立刻翻阅起了详细奏报。他越看越是心惊,云州军的攻势之猛、度之快远远出了他的预料。
他深知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才能稳住局势。
“刘顺,拟旨!”
皇甫胤善沉声道,“分别给明州将军谢平,和渝州都督陶梓明,让他们竭尽全力抵抗云州大军,务必守住明州和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