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倚天之我是武当太师叔 > 第四十一章 可怕的汝阳王府(第1页)

第四十一章 可怕的汝阳王府(第1页)

“既然涉及明教中的隐秘,我还是不听了。”莫攸摆了摆手,他知道有些事情知道得越少越好。

“没事,也不算什么大事。就是我明教教主阳顶天已经不再江湖上露面很多年了,教里很多人都说教主已经死了,但我一直不相信,这次也是有人给我传来个消息,说汝阳王府有阳教主的消息,我就去了。”杨逍叹了口气,似乎对阳顶天的失踪感到十分忧虑。

听到“汝阳王府”四个字,莫攸心中不由得一紧,他深知这个庞大势力的影响力和手段。

而且,如今明教主要依靠杨逍来维持,若是杨逍在汝阳王府遭遇不测,那么明教的存亡将变得岌岌可危。

“杨逍,你此次前往汝阳王府实在太过冒险了。”莫攸皱起眉头,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

他觉得杨逍并非冲动无脑之人,以他的智谋应该能够察觉到其中的危险。

杨逍点了点头,表示自已明白莫攸的担忧。“我知道此行风险极大,但关于教主的下落,我不能坐视不管。

潜入汝阳王府后,我才发现那里早已布下天罗地网。若不是教主传授于我的乾坤大挪移,恐怕我也难以脱身。”

莫攸陷入沉思,他暗自琢磨着杨逍为何会如此轻易地上当。

按常理来说,杨逍这样机智过人的人物,不应该轻易落入陷阱才对。难道其中还隐藏着什么其他的阴谋吗?

杨逍似乎看穿了他内心的疑虑,颇为无奈地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他竟然拿出了阳教主的珍爱之物啊!”

“什么珍爱之物?”莫攸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急切和困惑。

“那是教主赠送给其夫人的一支发簪。这发簪所用的玉石材料,乃是我当年亲自寻觅得来的,看着教主将它精心打磨成如此精美的模样,我自然能够认出这支发簪来。

然而自教主失踪之后,他的夫人也随之消失无踪。而这支发簪,则一直佩戴在她的发间……正因如此,我才确信此事确凿无疑。”杨逍的语气充满了感慨与惋惜。

莫攸脑海中的谜团像是被一阵清风吹散,顿时豁然开朗。

他终于明白了过来—成昆!他万万没有料到,成昆居然在那个时候便已投靠了汝阳王府。

得到这个关键信息后,莫攸的思绪如潮水般汹涌。

既然成昆此时已经投效汝阳王府,那么他是否也早已投身于少林寺呢?再往前追溯,都大锦那一桩案件中,少林寺的介入,是否也有着成昆的影子在其中作祟?

想到此处,莫攸不禁浑身冒出一层细汗,心中暗自庆幸还好及时发现了这个秘密。

他虽然一直觉得汝阳王府实力非凡、不可小觑,但却万万没想到,自已还是低估了它的真正实力!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这布局实在是让人心惊胆战。

要知道,此时此刻的敏敏特穆尔不过是个年幼无知的孩子而已。看来,汝阳王府之中必定隐藏着某位智谋超群的高人。

好在他乃是穿越而来,对于原著剧情有所了解,否则面对如此强敌,他恐怕未必有把握能够战胜对方。

杨逍仍在一旁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完全没有意识到莫攸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已经思考了这么多问题。

……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莫攸和杨逍已然踏入了四川境内。

“呸呸呸……”莫攸一边吐着嘴里的沙尘,一边抱怨道:“这陕西地区越是深入,风沙便越发猛烈,四周也愈发荒凉,感觉整个人都沾满了尘土。”

这与前世差别也太大了,这才是黄土高原啊,不过也实在是太过荒凉。

杨逍则扯下脸上的面纱,望着眼前的青山绿水,如释重负般深吸一口气说道:”其实,以前陕西并未如如今这般荒凉,但自从元朝立国以来,将都城从长安迁往大都之后,陕西就开始落寞,再加上后来连年的暴政,以前本是有人居住的山村也慢慢消亡,显得更加荒凉。”

“算了,不说这些事了,带我们推翻元朝,相信百姓自然会越过越好!”杨逍声音坚定,说完转过头对着莫攸说道“总算是抵达四川地界了,稍后我们寻一处客栈,好生歇息整顿一番。”

其实推翻了元朝,百姓也不一定过的好啊!不过想想前世的明朝,一开始还是很好的。

其实,他对于国家政治也不是很懂,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说能好一点是一点,想到这,他觉的自已还是不要搁那杞人忧天了。

“杨兄,是得好好休整一番,毕竟峨眉派也在这啊!”莫攸调整了心情说道。

莫攸挤眉弄眼,杨逍视而不见。

两人在客栈洗漱了一番,便起身赶往峨眉派所在之地。

峨眉派位于四川峨眉山,由郭靖和黄蓉之女郭襄所创,家学渊源,武功驳杂,而行事纵性,与外祖黄药师相类,遂有「小东邪」之称,后因遍寻杨过无果,最终于峨眉山出家,这才有了峨眉派。

进入四川地界,一路上繁华了许多,可能是因为蜀地那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蜀地一直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这里的蒙古鞑子也少了很多,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穿的也多是汉人的衣服。

“杨兄,你看咱们路过的一个个村庄,不管是大是小,里面的村民皆是笑容满面,很是热情啊!”

两人骑着高头大马慢悠悠的欣赏着山川美景,让大自然洗去了两人一身的疲惫。

“二位兄台请留步!”两人的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两人转头之前一名身着儒生长袍骑着一头青牛的书生向着两人赶来,只不过那头老牛慢慢吞吞,如果他俩不等,可能一辈子也追不上。

元朝时文人的地位十分低下,甚至有「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在这么一个地方看到一位书生可谓是十分稀奇,两人对视一眼,停下来想看看对方喊住他们二人是因为何事。

“二位兄台,在下杨连,有礼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