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母亲把那些本就属于她的钱拿回来后,二舅妈心里便种下了不满的种子就芽了。她固执地认为那些钱并不真正属于母亲,而是母亲运用了某种“狡猾诡计”,巧妙地将她激怒,才最终把钱夺走。夜幕低垂,二舅妈躺在炕上,眼望着窗外那微弱闪烁的星光,渐渐地,那些星星仿佛幻化成了母亲那双锐利的眼睛,正静静地凝视着她。
二舅妈犹如置身于滚烫的烙饼锅中,焦躁不安,辗转反侧,怎么也无法入眠。她猛地掀开被子坐起身来,左手紧握成拳,重重地砸在坚硬的土炕上。“我这一天天糟心,她也别想消停!”一丝怨毒的念头在她心中闪过,随即又躺下,用被子紧紧地蒙住了头。
然而,片刻的平静并未能安抚她躁动、怨怒的心。她再次掀开被子,粗重地喘着气,这几个动作反复上演,如同一段无声的挣扎。她的嘴角开始吐露出愤愤不平的怨言,渐渐地,这些怨言变成了连串的脏话。在黑夜的掩护下,她心中对母亲的怨念愈扭曲,甚至生出了报复的念头。
此时此刻,被黑夜笼罩的她,似乎已全然忘却了母亲曾给予她的种种好。她的记忆里,只剩下那场关于钱的争执,却忽略了那笔钱,本就是母亲的。
第二天,晨曦已经完全揭开神秘的面纱,时针却尚未触及六点的刻度,二舅妈已然守候在大门之外。每日,乘坐那班被称为“小哐当”的火车前往市里的左村右寨的人潮如织,而此刻,二舅妈心怀急切,渴望从人潮中找到一位可靠的信使,为她向市里的二舅传递紧急口信。那个年代,电话线尚未延伸至此,人们全凭口口相传,传递着每一个重要与琐碎的消息。
二舅妈的眼神在过往的人群中仔细寻觅,她必须找到一个既熟悉又可靠的人,更重要的是,这个人还得路过二舅住所的附近。她的短粗脖子不由自主地伸长,犹如一只敏锐的鹭鸶,在人群中筛选着合适的人选。就在她向南眺望之际,高富路家的老六从西侧意外现身,二舅妈心中顿时一亮,她想起这六来子不也每天通勤上班吗。
“六来子!”二舅妈提高嗓门,急忙呼唤他。
“啥事儿啊,二舅妈?”六来子闻声快步走来,虽然两家并无血缘关系,但按照村里的习俗,他们还是以亲戚相称。尽管六来子平日里对这位身材矮小却胖墩墩的二舅妈并无太多好感——她总是以嘲笑他没有媳妇为乐,但今天,他无法拒绝这份突如其来的召唤。
“你能找到你二舅那儿吧?赶紧告诉他,家里有大事!”二舅妈在说“大事”两个字时,语气显得格外沉重。
六来子立刻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他郑重地向二舅妈保证,一下火车就直奔二舅的住处。他估摸着,晚上再乘坐那班熟悉的“小哐当”,二舅就能回来。
恰巧早晨我跟三姐也进城了,母亲让三姐去把父亲替回来待几天,家里有些事需要父亲安排,我认为父亲回来安排的“事”跟母亲多住几天是一个意思——炫耀,母亲深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啊。三姐与我不同,三姐足可以撑起肉铺,从收肉、酱肉、卖肉都可以,我去就是主打就是个“陪伴”。
二舅妈如坐针毡,焦急地等待着二舅的归来,心绪不宁得手中活计都停歇了。她的目光紧紧锁定后窗户,深知二舅回家必然会从后门进屋。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直到傍晚六点多,那熟悉的“小咣当”声终于响起,标志着归来的时刻已到。一群人影从北边的火车站鱼贯而出,二舅妈依旧坐在炕上,伸长脖子望向窗外,眯着眼睛仔细辨认哪一个才是二舅。
远处,一个瘦小的身影逐渐显现,他踮着脚尖,窜窜达达的走着。二舅妈眼睛一亮,确认那就是二舅。她顿时情绪激动,猛地躺回炕上,放声大哭起来,仿佛要将所有的委屈都倾泻而出,其实是想把哭声放出去。
二舅刚一进院子,那响亮的公鸭嗓子就嚷嚷开了:“咋地了?出啥事了?”他急匆匆地从后门进屋,一眼就看到二舅妈躺在炕上,泪流满面。二舅妈一骨碌坐起来,左腿盘起,左手重重地拍在大腿上,愤愤地说:“我呀没脸活了,这欺负人都欺负到家了!”
二舅瞪大了一双鹅眼,扯着嗓子喊道:“哎呀妈呀,到底咋地了?快说啊!”他脖子上的青筋像蚯蚓一样暴起,那棕褐色的皮肤像刚拔过毛的鸡皮一样松弛。二舅妈趁机添油加醋地描述起来:“哎呀,就是你那老妹一啊,她来了!她家四儿不是考上了吗?今天就非得把那五千块钱给她,不给就不行。她一进门就劈头盖脸地骂我,我实在是受不了了,就把钱给她了,我这一天没起来炕啊,这日子还怎么过啊!”说着,二舅妈又抹了一把眼泪。
二舅半信半疑:“她真这样说的?这钱是欠了多年了,但大眼睛不是这样的人啊?”他低头沉思着。二舅妈见二舅有所动摇,又加紧了攻势:“人家闺女考上了大学,咱家闺女好几年都没考上,还欠着人家钱。她不欺负我欺负谁啊?”她故意用激将法试图激怒二舅。
二舅果然中计了,他豪横地说:“那我一会就去找她去!欺负咱家可不行!要钱也得有个要钱的样子,扯没用的干啥?!我是关老爷的弟子,我会怕她?”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股“江湖一哥”的气息。
这样一来,二舅妈的目的也达到了,一场闹剧也即将在村里拉开序幕。
二舅在十三年前,亲眼目睹刘文媳妇说自己是狐仙徒弟之后,家致富了。从那以后就说自己是“关二爷”徒弟,跟狐仙比起来,“关二爷”法力更大,而且还是威风凛凛的武财神。更叫人啼笑皆非的是,二舅总说自己有阴阳眼,总想立个堂口给人看香,也能大横财,奈何谁都知道他的底细和不着调,根本没人找他。平时大家也就称呼他“关二爷徒弟”,拿这个取笑他。
刚进屋不到五分钟,二舅妈的一番话语像疾风骤雨般灌入二舅的耳中,他迅消化了这些信息,并做出了果断的决策。决心已定,他要动用那神秘的“法力”,向母亲展开一场“复仇”。
“你就在家安心等着吧,我这就找她去。”二舅沉声吩咐着二舅妈,同时急切地拽开柜子,取出一个古朴的长方体盒子。他从盒中小心翼翼地抽出三根香,这三根香是他在四月初八那天,专程赴庙里诚心求得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法力无边”。更奇葩的是,他紧接着点燃了这三根香,然后转身就大步跨出了屋门,从后门径直走出了院子。一出门,他便面对着我家的方向,双手高举香火,虔诚地三步一叩,缓缓前行。
“哎呀,大眼睛啊——,你瞅瞅啊——,我错了!”二舅口中不停地嘀咕着并且拉长声调,双手紧紧握着香,高举过顶。他下跪、磕头,一遍遍地重复这三个动作,仿佛在进行某种神秘的仪式。正巧碰上坐“小咣当”通勤的人们还没走干净,他们原本该从北往南回家,可被这疯狂又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举动吸引,纷纷掉头跟着二舅由南往北走去。
村里人都清楚,二舅向来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主儿,出啥怪招儿都不足为奇。这会儿,村里人加上通勤下班的,把二舅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嘻嘻哈哈地看着热闹,对于村里亲戚间的翻脸事儿,大家早就司空见惯了。虽然不清楚具体是为啥事儿,但今天二舅这举动,可不只是怪异那么简单,简直就像“非人类”才能干出来的事儿!
只见二舅每走三步就磕一个头,这种情形一般只出现在给死人送葬的场合啊。可他口里喊的“大眼睛”可是他的亲妹妹,这岂不是在诅咒自己亲妹妹去死?这亲哥哥顶着香还磕头,这可是会折阳寿的呀!
邻居实在看不下去了,伸手想去把二舅拽起来。可二舅却耸着肩膀,一本正经地告诉人家少管闲事,他这是要去道歉请罪呢。“别拽他,拽也没用,这要是不去他得疯啊!”二舅妈急忙阻拦,说完也加入了跟随的队伍。
“到底是因为啥啊?”看热闹的人群里终于有人忍不住提出了疑问。这大张旗鼓的架势,看着就像有深仇大恨似的。
“那啥,上我家欺负人去了。我欠人钱是不假,可也不是不还啊。要钱就好好说呗,那张嘴就骂、伸手就打是咋回事儿?”二舅睁着眼睛说瞎话,小腿还时不时地往地上跺两脚,看来他又把整个事情经过给添油加醋了,描述得比二舅妈还要夸张。
面对二舅和二舅妈那出格的举动,整条马路仿佛都炸开了锅,喧嚣声此起彼伏。令人讶异的是,他们家的儿子和儿媳妇竟然都选择了沉默,没有站出来进行丝毫的劝阻。而那个屡试不中的老姐,更是躲在西屋里悠哉地躺着,仿佛外面生的一切都与她无关似的。
说起这位老姐,她复读的历程可谓漫长,已经磕磕绊绊地走了三四年。今年,她竟然和我成了同届。复读班还没开课,她就在我们班上蹭了几天课。那时候,我们的课桌和椅子都是长条形的,两个人得挤在一张桌子上,分享那狭小的空间,椅子也得共用。我们这些住宿的学生,并不是每周都能回家,因此每个人都把每一天当作高考来对待,学习气氛异常紧张。
到了周末,不回家的或者家离学校近的同学都会来教室里自习。老姐也会来,她往往是身子往墙上一靠,那双小短腿交叠搭在椅子上,摆出一副悠闲的模样。每当我们都埋头苦读,她就右手托着脑袋,左手摊在桌上时,环顾四周来一句:“你们怎么不出去玩会儿呢?学习也要讲究劳逸结合嘛。”那拿腔拿调的语气,仿佛在与空气对话。平时一副自命不凡的样子,溜肩歪跨,烧包的言谈举止,让我都觉得羞愧难当。都复读这么多年了,她究竟哪来的底气去劝别人?
她在我们班待了还不到一个月,我就已经看明白了:她这样是考不上大学的。她和二舅一样,只是二舅选择逃避农活去卖切糕,而她则选择假读书,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
我家与二舅家一个村,相距并不远,仅隔几百米的路程。顺着他家西侧的马路,从南向北不到二百米,路过经过大舅的宅院。再沿大舅屋后的马路向西拐个弯,走上二百米,就到我家了。
那日,大舅远远望见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朝这边移动,好奇心使然,他站在门外等着,想要一探究竟。队伍还未至,有那热心肠的村民已提前现大舅的身影,急忙奔来通风报信:“你家老二,头顶香火,三步一叩,正往你妹家去呢!”那人气喘吁吁,边说边指向远方的人群,聊也随之转动,目光紧紧锁定那群移动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