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60年代的农村图片 > 第38 章 祭祖(第1页)

第38 章 祭祖(第1页)

古话说六月尽,七月半,八月十六不用算。说的是下雨天,暴雨,如果六月底,七月半,都是大雨,那么八月十六肯定会发洪水。

今天是七月半,已经下了好几天雨了,六月底也下了好几天大雨的,看来今年八月十六又是要发洪水了,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啊,靠天吃饭,已经够辛苦了,更多的是来自同类的迫害。

可老百姓什么也做不了,只好把心里的美好愿望寄托在祭祀上,让先祖保佑子孙后代能够平安喜乐。

七月半鬼门开,先祖们可以享受后代子孙供奉的日子,谁家要是不供奉,是会被人家唾沫星子骂死的。

所以不管家里有多困难,都会做一桌供先祖。

于舫几个月混迹在黑市里,交易了不少鱼,口袋里的钱除了给小乐的外,还有将近一千块。

当然这段时间在黑市只要看到有粮食的,都会买一点回来,放进空间里,但也不敢多买,他怕自已买多了,引起市场混乱,价格涨了,吃苦的还是穷苦百姓。

口袋里有钱,祭祖的钱自然不会省。昨天趁雨不是特别大的时候去了趟供销社,买了芹菜,豆芽,豆腐,五花肉,香纸蜡烛等一些祭祀用品。

又去黑市了趟黑市,买了一些猪肝,粉丝,还去见了黑市的领头人钱国栋,把鱼的生意交给他,一块钱一条鱼,不管盈亏。

又拜托钱国栋照顾一下小乐,小欢兄妹二人。当时没去看他们兄妹,是想回家做好了祭祖的斋饭,再送点给兄妹的,看今天的雨,怕是出不来门了。

算了安心在家做斋饭吧,斋饭有五碗的,七碗,九碗,看家庭条件,条件好的,多做几碗。条件差的,有什么做什么,然后用粉皮一包,直接用成品祭,反正祭祖祭的心意。

相传济公在天台国清寺时,见寺里每餐都有剩菜倒掉,于是拿了一张面皮把剩菜都包起来,留着下一餐吃,其他僧人见状,很是认同。此后有剩菜就都这样做。

寺庙周边的百姓见了,也纷纷效仿并改良。后来慢慢的演变成祭品。逢节都会包几爿饺饼筒,既美观又美味。既能祭拜祖先又解自已的馋。

也有另一种说法,叫食饼筒的,据说跟戚继光有关,相传戚继光在抵挡倭寇时,百姓为了犒劳大军,做了很多菜,但是这么多菜怎么拿给大军成了难题,一个渔女出主意把面粉调成糊状,在鏊上摊成面皮,然后把各种菜肴,包成一根大号的春卷。再在鏊上煎成表皮金黄,外焦里嫩。

不管什么说法,做法大同小异,都是在鏊上摊一张面皮,面皮不能摊薄了,也不能摊厚了,薄了会漏,厚了影响口感,这就跟做人一个道理,张驰有度。适度为好,

包起来的饺饼筒是圆的,寓意团圆。过节的时候,不管人在哪,都会赶回家过节,大家子欢聚一堂,喝一口粥,吃一口饺饼筒,那就是幸福。

叶二妹今天也打算做成品祭,有钱没钱,自家知道就行,包起来别人也不知道里面包了什么。

于舫也是这个意思,他是知道这个院子里有人心眼坏的,看不得别人家好的,如果知道自已家有钱,现在是拿自已没办法。等过个一年半载的时候,肯定会被清算的。

低调做人是至理名言啊!

可是自已家厨房是过路房,做什么,别人都会知道,那就把所有的东西都炒一起好了。

素菜本来也是可以炒在一起吃的,多几样而已,加上有肉怎么会不好吃呢?

于是,于舫跟叶二妹把孩子们通通赶出去玩,俩人躲在房间里,把菜摘好,洗好,切好后,端到厨房,按不容易熟的先炒,容易熟的后放,炒了一大锅,赶紧又端回房间里,再把鏊架上,摊面皮,摊好后,又端会房间里包,包好再端出来放鏊上煎,来来回回的,看的人都累,别说做的人了。

可那年代,你家有这么多好吃的,说不定就为自已招灾了,不得不谨慎对待。

等放在鏊上煎后,于舫跟叶二妹眼里都是兴奋和激动,又有种做贼的心虚感。

那种我有钱,不能跟人说的感觉其实也挺憋闷的。不是有句锦衣夜行的成语嘛。

叶二妹在家看火,让于舫去喊孩子们一起去打扫堂屋,一会作祭祀用。

堂屋平时不祭祖时,祖宗的画像都是收起来的,等祭祖的时候,打扫干净后,把画像挂起来,容后辈们祭拜。

于舫带着三小只打扫完墙面,地面,然后把供桌抬出来,再把画像挂起来。

事儿搞定了,只等饺饼筒煎好了拿过来供上了。

刚想回家看看叶二妹煎好了没有,就见叶二妹端着托盘,走过来,上面除了饺饼筒,还有香纸蜡烛。

于舫赶紧回家拿了酒盅,茶叶米,酒壶。三个酒盅里加上酒,三个酒盅里加上茶米。点上蜡烛,上香请祖宗。

于舫感慨万千,将来要十几年不能来祭拜,老祖宗们千万别责怪,不是子孙不想祭拜,是形势不允许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