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十年代的农村,当时,人们的生活温饱问题还难以满足,很多庄稼人饿得只能靠吃树皮、野菜充饥,至于白面,更是一种很难享受到的美味奢侈品,很多时候都是都是用上红薯秧子烧汤饱腹,人们吃了上顿就要想着下顿。
在周山村,这里人迹罕至,荒无人烟。只有地地道道的六户人家,都是依山傍崖,选好向阳位置,打一孔土窑洞。
那土窑,冬暖夏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庄稼人。一个又一个的家庭在这里组建,一个又一个婴孩在这里诞生,然后离开。
这窑洞像极了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依然坚守在这里守望着曾经的主人,诉说着经年累月沉淀在时光深处的故事。
当时的东西也是传了一代又一代,家里兄弟姐妹多的,身上衣服也是老大穿过老二穿,破洞的话就缝缝补补,每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即使这样,还是赚不上什么钱。
那里有历史的沧桑,也有人性的现实。有春天的花香,也有冬季的雪韵。那味道,丰富着祖祖辈辈的生活,使村里的人向往着外面的世界。
周山村有一棵千年古槐,躯干空洞,朽木裸露,盘虬卧龙般的枝干,直抵苍穹,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饱经沧桑,道道年轮,彰显日月轮回,条条枝丫,蕴藏点滴往事。
大家都称这是一棵有灵气的树,心诚之人只要触摸古槐,再摸摸身体不舒服的地方,便可身体无恙。
对着古槐许愿,便可美梦成真,在这棵古槐下,见证着岁月变迁,它依然傲风挺立,默默的坚守于此,也曾见证了一段美满的姻缘。
十六年前的建国,当时还是在山西省洪洞县,穷的叮当响,过着四处乞讨,漂泊流浪的生活,直到一路要饭,来到了这个人迹罕至的周山村,遇到了长相秀美的阿秀,阿秀她爸占军是个木匠,村里谁家结婚了,都会找他前去帮忙。
那次,占军在一户人家忙完回来的路上,见建国在村里那棵老槐树下张望,便向他走来,交谈后得知,在建国五岁的时候,父母就已经离开人世。
他便跟着爷爷一起生活,前几年爷爷也因为患了肺癌去世,从此,他开始了四处流浪。
看着眼前衣衫褴褛的建国,占军动了恻隐之心,决定让他跟着自己做学徒,在他的言传身教下,这孩子头脑机灵,勤奋刻苦,也渐渐学会了手艺。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自从和建国认识以来,他看到建国老实本分,想想自己家女儿阿秀也到了出阁的年龄,便有意招他做上门做女婿。
婚后,夫妻二人便开始了女耕男织的生活,日子也渐渐过上了好光景。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虽然平平淡淡,但是也和睦美满。
直到有一天,一声啼哭打破了周山村的宁静。
“是个女娃,建国。”接生婆擦着豆大的汗珠激动地说。
这一天周家忙里忙外,全家上下老小正在忙里忙外,迎接着这个新生命的诞生。
农历七月初七,也是乞巧节,女儿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正值天气炎热,骄阳似火,知了声声不息的叫着热呀——热呀的节奏!
建国的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感激的看了看刚生产完虚弱无力的老婆——阿秀。
他若有所思,深深地陷入了回忆……
建国知道,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个女娃,看着头乌黑,眼睛滴溜溜转的神态,小小的身子依偎在被褥中,他视若珍宝,他誓将用一生去守护她,乃至生命。
这娃娃模样真俊。
思来想去,什么样的名字才能配得上她呢?
这一天刚好赶在乞巧节,真是天赶地凑,太巧了!
“巧珍?这个名字在他的脑海里浮现出来,对,就这个名字,就叫巧珍,希望她以后心灵手巧,能找个好人家,平平安安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