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清穿之六神格格 > 62上奏了(第1页)

62上奏了(第1页)

乌希哈惊讶,“让我也看”

四爷摸摸她的头,“这一切,算得上是因你而起,所以阿玛想听听你的意见。”

他现,或许是因为年幼,或许是因为别的什么,乌希哈总能看到些他们看不到的地方。

四爷并不排斥,甚至看重珍惜,将其视之为一种机缘。

“其实都是意外。”乌希哈不好意思道。

这一趟,她更像是个旁观者,真正的主角应该是乌林珠。

“来,你先自己看,有看不懂的再问阿玛。”四爷将奏疏翻到最前。

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考校她的功课。

古文用语和行文,乌希哈不太习惯,但这个机会太难得太珍贵了,她忍着头昏脑涨,一个字一个字看过去。

毕竟是写给康熙的奏本,开头少不了歌功颂德。

接着四爷详述了此番查访的所见所闻。

将一切诉诸于文字后,乌希哈再次感受到这几页纸上承载的那些贵女们的血泪。

即便到了未来,她们留给后世的也只是短短的“抚蒙”“早逝”“守寡”等只言片语。

后人知道康熙大帝、康乾盛世,却无人知晓她们的过往生平。

乌希哈的鼻子又开始酸。

她告诉自己,就是因为这样,她才要努力试着去改变点什么。

哪怕只有一点点也好。

翻过一页,乌希哈看到了恪靖公主的名字,四爷在奏中历数恪靖出嫁十四年来的种种功绩,称赞“恪靖可保喀尔喀部数十年无忧”“实乃皇父高瞻远瞩”“抚蒙贵女当尽以此为表率”。

四爷对恪靖大着笔墨,是想用这个鲜活的成功例子,让康熙更容易接受。

一个恪靖,顶得上十个、百个曾经的乌林珠。

前日,四爷与恪靖深谈了两个时辰,意外现她确实对嫁到蒙古没有一丝怨言,只有庆幸。

“在紫禁城,我只是一个不受重视的贵人之女,但在喀尔喀草原,我是人人爱戴的海蚌公主。”

那位喀尔喀亲王,对她几乎是言听计从,不染二色。

他们一直小瞧了她。

有了对比,四爷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包括指婚前人选的斟酌确定,应考量其性情能力而仅非身份。

在名利上给抚蒙格格的嘉赏,前期对她们技能的培养,出嫁后相应的人手与后勤保障。

她们不应该是消耗品。

那样不仅达不到安抚联合草原的目的,反而会叫蒙古看轻大清,生出多尔济色稜那样的反骨。

她们是在奔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朝廷理当让忠臣良将有泰山可倚。

比起乌希哈的某些异想天开,四爷的奏疏基于当前国情和康熙的执政需求,极大可能被康熙采纳。

乌希哈以为,能迈出这一步,给予抚蒙格格更多的重视和支援,暂时已经足够好了。

路要一步一步走,才能稳当。

但乌希哈也有些另外的、自己的小看法。

她伸手顺着条陈指下来,依次道

“阿玛,这个给族中的封赏,能不能给她们自己呢”

“以后归宁宴每年都办,是不是可以请京城的娘家人一起来团聚”

“还有,除了朝廷,她们自己也可以联合起来,有个像是端敏公主或者恪靖姑姑那样的主导者,让她们时常通信往来,聚会商讨,互相帮助扶持,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她们是近亲加近邻,或许比朝廷的护卫更能理解彼此。”

乌希哈说的每一个字,四爷都认真聆听,时不时在奏本上划去、增添几行批注,除了少数可能犯康熙忌讳的,其余都采纳了。

他仍然更多的站在政治大局的考虑,但他愿意接受乌希哈为他补上一份女性视角的关怀。

四爷听得越认真,乌希哈说得越多。

一个时辰后,他将奏本重新抄写一遍,在最末落款,又把笔交给乌希哈。

乌希哈慌忙捧好,小心地不让墨水弄脏奏疏和二人衣物,疑惑道“阿玛”

“在这儿,”四爷指着自己名字之后的空白处,“写上你的名字吧。”

“真,真的可以吗”乌希哈不敢置信,“可我又不是皇玛法的臣子。”

“何以为人臣忠君直谏,心怀大义。”四爷摸着她的头,认真鼓励道,“你当得。”

乌希哈仍有些忐忑,四爷握住她的手,像过去教她习字那样,一笔一划在奏折上签上她的名字。

臣胤禛,乌希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