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杜克大学,杜克数学杂志编辑部。
编辑劳伦特·莱恩打开邮箱时,便看到了一封邮件回复。
很诧异。
因为这封回复邮件是一篇审稿回复。
那篇论文是莱恩昨临下班时才刚刚给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苏曼特·杰尔教授,这可是一位在数学跟计算机领域都有着极高造诣跟成就的专家。
虽然这位教授一向以脾气炸裂,审稿度快,且喜欢提毒舌意见而在学界着称,但这次未免审核的太快了些。
下意识的点开邮件,很快对方给的评语……不,应该说长篇大论的吐槽便印入在劳伦特·莱恩眼帘。
“我很希望知道到底生了什么,竟然如此巧合的让同一篇论文在一个月内在我的邮箱里出现两次。于是我仔细对比了信件来源才现,上次是《纯数学与应用数学通讯》而这次是《杜克数学杂志》。知道吗?我非常困惑,我一直认为柯朗研究所的卡尔是个很有眼光的主编,但显然这次他走眼了!
相信我,他拒绝这篇稿子绝对是很愚蠢的决定。事实上在我看来这是近十年来最优秀的一篇数学论文,它给了我许多启,让我对人工智能的数学理解有了许多的想法。所以我的审核意见跟上次一样,这篇文章应该立刻表,一分钟都不要耽误!希望你们不会跟纽约大学那些家伙一样突然开始选择性眼瞎。
顺便说一下,《纯数学与应用数学通讯》的操作让我再次坚定了对纽约大学的看法。这所如同暴户一样的学校是没有独立研究精神的。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学生申请这所大学。真的,你们应该立刻表这篇文章,然后放在头版。
这样也许两个月后,我就能去纽约大学,请他们的主编卡尔喝上一杯,当面问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并近距离欣赏他恼羞成怒的样子。如果你们能给我这个机会的话,那就是妥妥的双赢。
至于为什么我这么自信!哈哈,你们绝对不会相信,我还收到了另一篇审稿邀请。通过那篇论文可以证明,研究这个课题的团队已经初步完成了模型的底层设计。虽然不知道他们已经进行到哪一步了,但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套理论的正确性跟先进性。
当你看到这里,让我们一起举起手,庆祝《纯数学与应用数学通讯》的编辑与主编,凭借他们无与伦比的硬实力,错失了一篇能改变世界人工智能格局的数学论文。毫无疑问这是一篇奠基性的论文,虽然我也能动用些手段,提前知道这篇论文的作者是谁,但我选择了等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希望等这篇论文正式刊登之后,再看看到底是哪里的团队能如此有见。但让人恼火的是,你们是双月刊。所以我再提个建议,直接布电子版吧,就放在页上。我有预感,这篇论文明年就能让你们的影响因子最少提升一个点。”
看完苏曼特·杰尔给的评语,劳伦特·莱恩几乎是下意识的便将这封回信直接转给了主编乔·伯纳。
毕竟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苏曼特把他毒舌的一面送给了一家期刊的编辑社,反而对论文本身大加赞赏。
而且作为期刊的主编,也的确有权限在所有审稿人还没完全给出审核意见的时候,直接决定论文是否直接表。
没让他等多久,编辑社的主编大人便站在办公室门口的玻璃前,冲他招了招手。
劳伦特立刻便站起身走进了主编办公室。
“苏曼特的评价很有意思。对了,这篇论文你还给了哪些审稿人。”
“耶鲁大学的肯教授,布朗大学的巴列特教授跟明尼苏达应用数学院的雪伦教授。”
“这样啊……你主动跟进一下,可以打个电话适当催一下,只要再有一位审稿人确定了论文可以表,就立刻告知我,然后安排电子版面。”
“当然可以,但是……”
“哈哈,没什么但是,我们应该给苏曼特这个机会不是吗?等苏曼特去纽约大学请卡尔喝一杯之后,我也想请苏曼特喝一杯,听他跟我讲讲卡尔当时是什么脸色。我猜一定很有意思。”
“那么,好吧,我会尽快给你回复的。对了,如果你能带上我的话就完美了。”
“哈哈,没问题!行了,去工作吧。”
……
华夏,西林。
等苏立行下了飞机,马不停蹄的赶到西林工业大学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
在对方微信给的导航位置下了车,苏立行便给李建高打了个电话。
“哦,苏总,到了啊,你在小区门口等我一下,我去接你。”
挂上电话,苏立行站在西苑的小区门口四下观察了一番。
很老的小区。
很难想象这里课题组是在小区这个小区里做了如此大的项目。
他本以为会是在学校的实验大楼里。
好在很快李建高便出现在他的眼中。
只是他没在李建高身边看到苏沐橙的身影,倒是跟了一个看起来有些眼熟的中年人……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