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兩位哥哥性格開朗豁達,待人接物真誠友善,都挺好的。」
「學習方面呢?」
蘇軾撓了撓頭,這個他還真不好說,王瑾在學習上一貫不開竅,文章寫得還不如同叔,王瑜學習雖然刻苦,但顯然才氣不足,文章浮華雕飾,而且他喜歡掉書袋,但有時候用的典故真的不恰當。蘇軾也不想跟他娘撒謊,就硬著頭皮實話實說了。
程氏沉吟片刻,嘆了口氣,王家家風不錯,但底蘊終究還是差了些,王方只是鄉下私塾教書的,他兩個弟弟都是小官小吏,家族長輩或親戚中也沒有什麼大人物,官場上人脈一片空白,這一代兩個孩子又資質平庸,將來要出頭可謂是天方夜譚。若和仲娶了這種家庭出身的妻子,不說有所助力,不拖後腿就已經是萬幸了,她對蘇軾的期望很高,不希望蘇軾在婚事上栽了跟頭,將來官人歸家責怪於她。蘇家雖不算富裕,但程家家境不錯,程氏自己的父兄都在朝為官,蘇軾的舅舅也是進士及第,做了官的人。蘇洵和蘇軾、蘇轍,都是極有讀書天賦的,這一點讓程氏頗為自豪,將來父子三人同榜登科也不是不可能,蘇家的未來,在她眼裡已經是可見的光輝榮耀了。
於是她隱晦提及,希望蘇軾注意男女大防,離王家的女孩子遠一點,尤其是十娘。
蘇軾聽明白了他娘的囑咐,卻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在他看來,王浮就像他的親妹妹一樣,親近喜愛都是理所應當的,誰能不喜歡長得軟軟糯糯又有一手好廚藝的小娘子呢?程氏的話讓他十分沮喪,他以為是自己娘親不喜歡十娘,所以才這樣說。
蘇軾暗中下定決心,要讓程氏喜歡上王浮。
飯後,蘇軾帶著蘇轍去書房讀書,下午他們都不用去學堂,今日是七夕,雖說是女子的節日,但他們學堂里的孩子都不大,暫時沒有科考的壓力,夫子也就時不時的給他們放假,或者布置作業讓他們自己回家看書寫字。程氏已經帶著他的兩個姐姐準備乞巧事宜去了,吩咐他帶好弟弟,不要讓弟弟去危險的地方,也不要帶他出門瞎晃悠。
蘇軾不以為然,但也恭恭敬敬地答應了。兄弟倆在書房讀書,他們家的書房很大,有不少書,不過蘇軾從小就被蘇洵「騙」著都通讀過了,說「騙」是毫不為過的,蘇軾才剛剛有椅子那麼高的時候,說話還不利索,他爹就開始抓著他給他啟蒙,蘇洵自己少年時讀書不夠認真,雖有才氣
,但對仕途沒什麼興,人家說他是二十七歲有了兒子蘇軾,才奮發圖強開始讀書的,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蘇家是耕讀之家,時出過蘇味道,三度為相,但到了蘇軾祖父蘇序這一代,已經式微了。蘇序娶妻史氏,生三子,蘇澹、蘇渙、蘇洵,都很有讀書天賦,蘇渙進士及第後,稍稍改善了家裡的條件,蘇洵就在這樣毫無壓力的情況下長大了,雖然讀書不認真,但他的天賦才氣還是掩蓋不住的,不然以程氏的出身和家境,絕不會下嫁給他。
當年蘇家是很窮的,蘇軾祖父甚至還要親自下田種地,而程氏家境很好,若不是看中了蘇洵本人的條件不錯,這門婚事根本成不了。也是程氏嫁到蘇家來,帶了比較豐厚的嫁妝,又經過了十多年經營,蘇家才在眉山紗縠巷立足。
蘇軾出生後,蘇洵可能是幡然醒悟,讀書愈加認真起來,可蘇軾三歲的時候,他的大哥早夭,這使蘇洵十分傷痛,不久後蘇轍出生,稍稍緩解了蘇洵的悲痛,他也由此更加注重蘇軾的教育。
為了讓天性好動,根本坐不住的蘇軾定下來讀書,蘇洵想了一個辦法,他把家裡的書房劃為「禁區」,不許蘇軾進去,又裝模作樣地在蘇軾面前看書,卻從不把書給他看,一見他看過來,立刻把書藏起來,這勾起了蘇軾讀書的興,他偷偷摸摸地鑽進書房看他爹的書,卻發現上面的字自己一個都不認識,只好去求他爹爹教他讀書。
後來蘇轍出生,一天天長大,父子倆如法炮製,又勾著蘇轍讀書,這時蘇軾已經對書本產生了濃厚的興,他還能主動帶著弟弟讀書。
蘇轍抱著《史記》看得津津有味,蘇軾突然打破了書房裡的靜默,問他「同叔,你有沒有莫名其妙地討厭過一個人?」
「嗯?兄長討厭誰?」
「不是我,是阿娘,我看她好像不大喜歡十娘。」
「怎麼會呢?阿娘見到十娘的時候挺親熱的,應該不會討厭她吧?」
蘇軾也不明白,又問「你覺得,怎麼才能讓阿娘喜歡上十娘?」
蘇轍不假思索「讓阿娘吃一次十娘為她做的飯。」
蘇軾撫掌大笑「此計妙哉!」
蘇軾找到機會還是在中元節前一天,這天他發現程氏臉色有些蒼白,神思恍惚,似乎是生了病,他主動從學堂請了半天假,陪在程氏身邊端茶遞水,一副孝子模樣。午膳的時候,程氏只動了兩口就吃不下了,她吩咐下人搬了張椅子放在廊下,對著面前的青翠叢竹繡起了花,那地方是整個蘇家最涼爽的地方,穿堂風吹過來,十分舒服,綠竹颯颯,也很有意境,蘇軾平日也常常在那裡習字。蘇軾知道,程氏可能是有些中了暑氣,腸胃不適,所以才吃不下去。
蘇軾趁程氏不注意,一溜煙跑了出去,到了王家。
王浮正在研究怎麼做蛋撻,王家的其他人基本都在午睡,她只睡了一會兒就爬起來了,天氣有點熱,她睡不著。陳三把蘇軾迎進來,王浮從廚房出來,身上還扎著圍裙和襻膊,站在廊下望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