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此言差矣,筝儿虽然是吴家女,可现在住在安王府,是安王爷未来的王妃,而安王爷则是吴家未来的女婿,女儿交给女婿照顾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吧”筝儿把话扯到了安王爷身上,可是不用说后面的,皇上也知道筝儿的言下之意,筝儿是安王爷未来的王妃也就是他未来的儿媳妇,如果吴玉刚带着走了,不就是有拐带皇亲的罪行了吗?
“既然是朕的未来的儿媳,你就应该多为未来的夫家着想”皇上的意思很模糊,为皇室着想,想什么?
顾全大局,还是自我牺牲?
“筝儿愚昧,不明白皇上的意思?”筝儿不会试图揣测皇上的意思,反正不管说什么,她是死定了,这是什么也改变不了的,至于皇上为什么要和她多来少去的言论,那她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的大启国怎么样?”皇上突然问到,他到想听听这个女子对此的看法和见解。
“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国富民强”筝儿客观的答到,不可否认,他确实是一个成功的皇帝。
“如若皇权旁落,宫廷纷争,那将如何?”皇上凝重的语气的中已经有了严厉,他最怕的就是见到那一步,他不想祖宗用鲜血和心血建立巩固的国家毁在他的手里。
“烽烟四起,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国破家亡”筝儿也不回避,直言不讳。
“你好深远的思量啊!”皇上这句话不知道是褒还是贬?
“为何还要让我大启国走到那一步?”皇上腾的起身,走到跪着的筝儿面前,居高临下的质问。
“大启国有多少年的历史了?”筝儿毫不畏惧他的龙颜大怒,悠悠的问到。
“从建国至今已有两百年的功绩了”皇上对此颇为自豪和骄傲,正所谓建国容易守国难啊,开疆辟土不是难事,难的是你拿下以后,要守住它,若守不住,之前所做的一切就都全功尽弃了。
“两百年的历史,难道每一个皇帝都是通过这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定吗?必须得牺牲自己无辜的儿女来换取整个大启国的平稳过渡吗?”筝儿对此不置可否,怎么会如此的愚蠢,若是方法不当,不但保全不了国家的安定,反而会引发很多的内祸。
没有一个人会甘心成为别人利用的工具,也没有人喜欢自己成为被摆布的棋子,这一切,将会导致恩怨的产生累积,到了一定的时候,终究是要爆发的。
问题得不到解决,只是压制,那是永远也解决不了的,那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矛盾越来越多。
一个人心不齐的国家,那会有什么将来可言。
“这两百年不是过来了吗?”皇上说历史就是最好的见证,还是坚信他的方法是对的。
皇上等着筝儿回答却不想,筝儿再也没有开口说话,因为他们之间的对话犹如鸡同鸭讲,不知所云,所以筝儿也不想说什么了。
皇上不能理解她所想的,同样她也不理解皇上的所思所想,她们的立场不同,所以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同,所以她觉得无话可说,他们现在只有一个矛盾,那就是她的出现破坏他的计划,让一切有偏离的危险,而皇上所做的却是排除障碍,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让一切回到正轨上来。
“无话可说了?”皇上对她的突然沉默真是不适应,沉声问到,难道她就这么认输了?
“民女不知该说什么?”筝儿忍者膝盖的疼痛回答到。
“你不是挺能言善辩的吗?”皇上对她的沉默只感觉是种无视,她并没有把她心中真正所想的话说出来。
“民女口拙,让皇上取笑了”筝儿低下了头,多说多错,所以还是少说点的好,虽然自己是没有求生的,但是不能不为吴家上下考虑一下啊。
最好不要惹怒皇上,所有的后果,她一人承担就好。
“只要你说出一个让朕信服的理由,朕就饶你吴家,此事不再追究,按照你说的吴玉刚请辞归隐,若是说不出,朕马上派人通缉吴玉刚一家,株连九族”皇上可是认真的,他用吴玉刚的性命来威胁筝儿。
“皇上此言诧异,不过君无戏言,口说无凭,请皇上下旨”筝儿总算逮住机会了,也算是皇上开恩,让她有了保全他们的机会,即使去地域的时候见到真正的筝儿,她也好对她有个交代。
“大胆吴女,竟敢怀疑朕”皇上没有想到筝儿竟然要求下旨,她就能保证她说的一定能让他信服吗?
“民女不敢,皇上金口玉言,怎么会失信于民女,只是民女一妇道人家,没有见识,还请皇上不要与民女计较”筝儿说来说去还是要凭证。
“好,好,好你个吴筝儿,敢这么对朕说话的,你是第一个”也会是最后一个,最后这句留在了肚子里,回到桌前,提笔一挥而就,盖上玉玺,扔到了筝儿的面前。
正文
“皇上,一国之君乃一国之首,却也是一家之长,小家定则国定,小家乱则国乱”筝儿尽量用他能听懂的语气来说。
“皇上一人为夫,妻妾无数,儿女成群,妻妾定位,可这太子之位却让众皇子心有戚戚焉,这太子之位不止牵挂着皇上的心,牵挂着众母亲的心,更牵挂着大启国老百姓的心,古语云,上梁不正下梁歪,只有君端臣正,民心才会齐,那样的国家才是有发展前途的,因此王子的册立确实重要”
“皇上不一定要有卓绝的独特的能力,但是却必须有知人善用的能力,如果作为皇帝的王子,没有用人的眼光和魄力,那么是当不好皇帝的;皇帝还得有主见,但是有主见并不代表自负,自以为是,要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能够及时的校正自己的言行;皇上还得具备宽厚的胸怀,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作为皇上,那又且只是撑船,得比宰相的度量还要大,那样才能公正客观的看待人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