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语:“熬硝千日,不抵将军一炮。”
这一句话点破古代火药制作中的门道。
由于古代工匠生产硝酸钾,完全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
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因此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再者就是熬硝的方法提纯硝酸钾,要通过多次反复溶解—加热—冷却—过滤。
工序繁琐,耗时耗钱,最终得到的成品反而越来越少。
因此就有人减少提纯的次数,生产出含有大量硝酸钠的硝酸钾。
而这两样东西长的都差不多,肉眼完全无法区分。
可硝酸钠吸水性很好,因此含有过量硝酸钠的火药,很容易受潮粘连成团。
严重影响火药燃烧、爆炸的效果。
******
火药所需原料提纯完毕后,下一步就是配合。
一硝、二硫、三木炭的配比在十六两制下的16:2:3,已和理论最优的值比非常接近了。
但在实际操作中,最大的问题是这三者材料密度不同,很难绝对的混合均匀。
这对于开了“天眼”的司马枫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在配置的区域,他采用了湿法造粒工艺,来制作黑火药。
湿法工艺可以极大的降低配置中的危险性,同时还能改善混合均匀性的问题。
这个过程,先把经过提纯的硝酸钾加入适量的水,将硝酸钾调制成糊状。
再加入粉碎后的硫磺粉、木炭粉和少量的面粉。
没错就是吃的面粉,其实加入鸡蛋和白糖效果会更好,只是条件有限就从简了。
这些加进来的物质主要是为了造粒和助燃,有粘性且能量密度高的物质都合适。
接下来就是把调制成糊状的混合物,通过竹筛进行造粒,形成颗粒状的黑火药。
最后这些颗粒状的火药,放入第三个区域进行阴干就可以了。
黑火药的颗粒化是提高威力的一大关键工艺。
它不仅避免了火药后期在运输中,三种不同比例原料的分离。
它还降低了火药的燃烧度,保证了弹丸在膛内全程都有火药的助推。
提高了出膛度的同时,避免了火药急燃烧导致的爆膛。
实际上还可以通过调整颗粒的大小,让火药适用不同的枪炮,达到枪炮威力的最大化。
批的火药制作好了以后,司马枫找来了一个竹筒,里面装满了炸药。
点燃引线后赶忙跑开。“轰”的一声巨响,半个村子都给惊动了。
在铁匠坊的石玉成、石天佑听到动静后,马上明白了怎么回事。赶紧叫铁匠坊里的众人出去拦住其他好奇的教徒。
二人则快跑到司马枫刚才实验的地方,查看爆炸的情况。
看到地上有一个成人脚大的坑,石玉成问道:“枫儿,你这用了多少炸药啊?动静怎么这么大!”
“小枫,你这火药也太厉害了吧!”石天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