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领,你的四个孩儿可还好?”对面的姜尚和姜林互相见了礼,落了座,双方沉默了些许时间。姜尚上下打量了姜林许久,终于先开口问了句。
“呃……好!”姜林没想到姜尚的开场白,竟然是这么一个问题。
“你家两位夫人可还好?”姜尚听罢姜林的回答,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接着又问道。
“呃……好!”姜尚的第二个问题,姜林更加地没想到。便随口敷衍了句。
“奭公子可安然无恙?”姜尚倒也没深究姜林是不是在敷衍自己,姜林话音刚落,便道出了第三个问题。
“还没死呢。”姜林已经处在了爆的边缘。
“怎么?听姜领的意思,你们对奭公子用刑了?奭公子可是战俘,我若记得不错的话,对战俘用刑,可是有违多年前姜领做的那部《大唐国人权宣言》啊。”姜尚盯着姜林的目光,幽幽地说道。
姜尚这一句,终于让姜林爆了:“你还有脸跟我说他是战俘?你周国对我大唐国不宣而战,突袭了我大唐国的风陵渡渡口,你还有脸跟我说他是战俘?我要不是看在惧老的面子上,我要不是听说姬挂掉,三年内我大唐国无法对你周国动报复之战,我要能允许你个老帮菜过大河,我他x的跟你姓……”
“咱俩本来就是一个姓。”姜尚用衣袖擦了擦脸上的口水,仍是一副波澜不惊的口吻。
“我……”姜尚的一句话,倒也让姜林瞬间没了脾气。
“孩子,你还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人生当中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生,你要时刻做好心理准备,应对各种突的情况。不是所有事情来临之前,都会有先兆,不是所有突事件生之前,都会给你打招呼的。”姜尚又是一副老父亲教育儿子的口吻。
不过这样的口吻,姜林很受用。没办法,从小缺少父爱的姜林这几年现,自从自己遇到了惧留孙以后,仿佛有点“恋父情结”。以往姜林打算犯浑、旁人无法劝阻的时候,只要惧留孙出面,很容易的便能被制止。当然了,惧留孙用的是一种比较强硬的手段,惧留孙的拐杖如同商国闻仲太师的打王金鞭一般上可打昏君,下可打佞臣,没少落在姜林的身上。
但其实姜林更希望的是像姜尚这样的,来自老人家语重心长的教导和劝阻,能动嘴千万别动手的教导。
“是。你说的对,怪我大意了,这几年日子过得太舒服,放松警惕了。说吧,周国国府派你来,作甚?”姜林压下了心中的怒意,长吸一口气,坐了下来朝姜尚问道。
“此番周国集结了四万余精锐渡过了大河,除了几百个逃回去的,再就是从大河里捞起的百余具尸体,其他人都陷在了你大唐国域内。周国国府自是要弄清楚其他人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死了多少?伤了多少?被俘获了多少?姜领打算怎么处置这些人?若是赎回,姜领打算提什么样的条件?周国上上下下挑选了一遍,实在挑不出合适的人选,只能派老夫再跑一趟……”姜尚终于道明了来意。
“你还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姜林不等姜尚说完,厉声打断了姜尚的话。
“还有谁比老夫更合适?”姜尚愣了愣,忙问道。
“姬旦!”姜林的嘴里迸出了一个人名来。
“为何是旦公子?”姜尚有些狐疑。
“我听说,大半年前,你已经不再负责周国的国政,是姬旦接替了你的位子。既然是他主理周国国政,那此番战事的始作俑者非他莫属。我自是要好好问问他,他为何要肆意动这场对我大唐国的侵略?”姜林的手指轻弹着桌面,如同聊普通家常一般地对姜尚说道。
“姜领错了。”姜尚听完姜林的话,斩钉截铁地说道。
“我错了?错在哪里?”姜林歪着脑袋朝姜尚问道。
“这场战事的提议者,并不是旦公子。”姜尚幽幽地答道。
“那是谁?”姜林很符合逻辑地问道。
“是先侯姬之子,姬诵。”姜尚终于道出了正确答案来。
“他?竟然是他?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在你周国国府内竟然有如此大的话语权?”姜林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没办法。先侯十年前便因某些你知道的缘故身染沉疴,这十年里又多次犯病,早就无法正常理政。前些年诵儿还小,自有其母参与朝政。这几年随着诵儿年长,周国国府上下有心早些培养侯爷这唯一的继承人,所以允其参与国政。几年锻炼下来,诵儿着实成长了不少。此番战事,便是诵儿听到商王受崩逝的消息后提出来的。当时诵儿的一番言辞,有理有据,便是老头子我都无法反驳。所以……”姜尚想着当日外孙姬诵的那番表现,语气颇有些欣慰。
“所以我大唐国就成了倒霉蛋?对吧?”姜林冷哼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