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康麻子事件 > 第37章 这个县令不好当(第3页)

第37章 这个县令不好当(第3页)

只要往起一站,十几支火枪就打过来,就算没打中你人,溅起来的城砖上的碎块也能让头破血流。

更何况还有火炮,据我的了解,于家军把步炮协同作战已经玩火了。

先用射程远的火炮轰,然后掩护射程近的小火炮抵近射击,炮火还没停,步兵就已经端着盾牌走到城墙底下了。

然后就是火枪弓箭压制城头,那些善于攀爬的广西兵往城墙上爬,基本一截城墙不用攻击第二次。

没听说过哪个城市顶得住于家军的进攻,动作太快,火力太猛,往往指挥官们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呢?人已经杀到城头了。

简单的讲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一点儿感情都不酝酿,一点前戏都没有,直接硬上,一把到底,也不等城里的指挥官调兵遣将,直接用连续不断的炮火火枪把城头的火力压制住。

同时,迅的靠近城墙然后上墙。因为不用携带云梯这类的登城的工具,所以部队的前进度相当的快。

往往城市当中的军事指挥官,还没来得及登上城墙观察一下敌人,敌人就已经在城墙上追砍他的士兵了。

就算你城市的有充足的兵力,但问题是你还没等调上城头,城墙已经失守了。

等把全套装备拿到手了。于家军的士兵组成一个十人的战队,几十个人都打不过人家。

万幸是这么优秀的士兵,也是不容易训练出来的。

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老于将军和小于将军都没有去占领太多地盘的欲望。

但是尚可喜不敢掉以轻心,即使广州东部的局势很紧张,但是仍然保留了足够多的兵力来防备海南方向。

现在一个广东西边的县城要投降,这可是大好事,只要这个县城的旗帜一换,尚可喜就得出兵。

而这个地盘已经是大明的了,于将军不管从哪个角度上讲,都得派兵去救援。

只要双方一打起来,那规模就没法控制了,腹背受敌的尚可喜,那就可怜了。

只要能分散一些尚可喜的注意力,广东东部的这些战斗就可以顺利一些。

郑成功非常迅的派出了特使,还给于将军了一个非常正式的公函。

主要的意思就是这块地盘是咱们的了,赶紧派兵去接收。

从延平王府过来的公函,于将军还是能够很快就看到的,毕竟是上级来的信,总要先拆吧。

等到郑王爷安排的特使跑到石鼓县,和这位石鼓县的县令敲定了投降之后的待遇等等一系列问题。

于将军派出的2oo名士兵也来到了石鼓县,有了底气的石鼓县县令,直接把大清的旗帜扔到了一边,把日月旗给挂起来了。

尚可喜虽然对这个县的得失并不在意,但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还是派出了1ooo人的部队。

在石鼓县的城墙外面武装游行了两天之后,迅的就跑掉了。

不跑不行啊!那2oo名于将军的部队,从城门里出来,齐齐刷刷的向着这一群清军杀过来。

那些指挥官一看,这就不是普通的部队,是于将军训练出来的第二支戚家军。

还没到接触,连军官带士兵的胆气都散了,然后就是一个集体的向后转,然后撒丫子就跑。

事情到这里还是挺正常的,然后就是投降的石鼓县的县令受到了重用,直接去南京升官财去了。

石鼓县的县令这个位置就算空缺下来了,但是接任这个县令位置的人选就麻烦了。

那个时候,刚刚推行科举考试没多少年,新上任的举人没有几个,而那些投诚过来的清朝方面的官员又不敢放到前线的位置。

万一这些墙头草受到压力之后,又给投诚回去怎么办?靠近清军控制区受到的诱惑和压力就比较大。

所以这个石鼓县的县令的位置就默认成为了秀才的优选。

而且一个县的官员的职位挺多的,少说能安排三五个秀才。

而且在靠近抗清前线的区域,当官比较容易升职,哪些自觉考举人比较痛苦的秀才,就开始竞争这个石鼓县的编制。

开始还挺正常的,第一任石鼓县的县令和第二任的石鼓县的县令都得到了提升。在石鼓县任职的县丞、主簿,兵曹也很快就得到了提拔重用。

但是在五年前,事情出现了变化。

这五年的时间里面一共更换了四回县领导班子。

岳父通过关系找到了关于这个县的一些驿报,虽然写的不太详细,但是能够看的出来,这个县城被攻击了好多次。

有一次是县衙里面的所有的官员一块团灭了。

还有一个县令和两个主簿在城墙上被流矢击中,死于非命。

一个县令因为不战而逃被砍头,还有一个县令在赴任的途中被强盗杀死。

算起来五年的时间里面一共死了四个县令,三个主簿,其他的小官员死了得有两三轮。

所以现在石鼓县的领导班子是空的。

我觉得非常奇怪,于将军的队伍不是控制的那个地区,为什么还会生县城县令被杀死的事情。

这个玩意儿就在文件当中没有体现了,但是通过消息灵通人士还是打听到了一些。

简单的说,就是有一任延平王府任命的县令,或者是县丞把于将军给得罪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