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康麻子事件 > 第58章 青蒿有效果(第3页)

第58章 青蒿有效果(第3页)

而这个当了叛徒的县令,很快的就把石鼓和铜鼓两个县的真实情况向清军进行了汇报。

要说按照目前的考试方式筛选出来的人才,综合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别看只在我们县城里面呆了一个多月,但是通过他的观察,还有他那些亲信搜集情况,把两个县的情况基本摸的七七八八。

然后就把我们的内情全部给卖了,当然,尚可喜早就派出手下认真的侦查过我们的,很多情况都了解。

但是他们确实不知道,现在这两个县,竟然没有正式官员了,更没有驻军。

这两个县城井然有序的状况,确实把他们的侦查人员给搞糊涂了。

现在这个石鼓县是不是就又恢复原来的那种状态,想来抢一把就来,想走就走,只要别被于家军的部队逮到就行,铜鼓县是不是就能收回来?

不过事实证明,他们想多了,于家军号称的正规部队虽然距离石鼓县和铜鼓县县城的距离都很远。

但是,现在铜鼓县和石鼓县,有了一大堆的秀才,而这些秀才几乎没有一个会把那5o名团练的免税不当回事。

就算是那些还想向上进一步的,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锻炼身体,但是为了给家族省点钱,还是会花一部分时间把手下的农夫、佃户,训练一下。

用竹棍和草绳让他们分清楚哪个是左脚,哪个是右脚,让他们能够齐步走跑步走。

队列训练这个东西非常能够唬人,不管这群士兵的战斗力到底怎么样?还只是一群还扛着锄头的农民。

只要几个人能够整齐的排成一排,一群人能整齐的排成几列。

不管他们是统一的拿上锄头还是铁锹还是长枪,一行动起来之后就会给人一种震撼感。

真和清军去拼刺刀,肯定是一哄而散,但是排着队出来吓唬吓唬人,是足够用了。

这些秀才的家庭也就是个小地主,或者是土财主的水平,给这5o名团练配整齐的衣服,那是不可能的。

连给大家找5o个枪头用一用都非常困难,所以基本上都是用竹子削出来一个尖,扛着当长枪用。

但是他们,除了长枪,还是给自己手下的团练添置了一项统一的装备,那就是斗笠。

找上一个技术好点的工匠,统一尺寸,坐上5o顶斗笠,当然,这是我当初给他们出的主意。

斗笠的尺寸,和外观一定要和普通的斗笠有所区别,这样才能显得特殊。

然后两个县的秀才们,开动脑筋设计了一款和肩膀宽度相同,但是能够遮住大半张脸的,一种尖尖的斗笠。

当5o个人,拿着同样尺寸的竹竿长枪,带着同样颜色规格的挡住大半张脸的斗笠。

排着整齐的队伍,一声不吭的,从街道上走过的时候,晴天还好,阴天的时候,远处只能看到一堆斗笠人,慢慢的走来,根本看不清脸,下雨的时候大家穿上蓑衣,那就更吓人。

而些不了解情况的外地客商很快就把阴兵过境这个名词,传的到处都是。

这些队伍吓唬老百姓很管用,吓唬清军也一样管用。

特别是在海南的盐场,大量的出产食盐之后,没有跑到南京去参加考试的,还有那几个年龄大了没法再考的秀才回到了石鼓县和铜鼓县。

这些已经算是地头蛇了,盐厂的负责人,很快的就联系到了这些叫我恩师的地头蛇,顺便把大量的食盐批给他。

没多久,这些穷秀才们就开始有钱了,而他们有钱之后的第一个动作,不是买房买地改善生活,而是给手下的团练们配备真正的军械。

这些常年生活在明朝和清朝,军事分界线附近的文化人,深受双方军队互相侵夺之害,非常明白手里攥着武装力量的好处。

特别是两个县城里面都没有上面下派的县令,甚至连个有官方身份的家伙都没有。

这样一来,这两个县的实际控制人就变成了这群有军队,而且有官方认可身份的秀才。

一招权在手,再丢下就好难受,他们是想尽了办法,竭尽全力的维护自己的利益。

而清军的军事威胁就是他们手中权力的最大的威胁,如果是真正的清朝的文化人,那他们还真没什么办法。

但是现在的这群秀才却有5o名士兵,你先别管这5o名的士兵的战斗力怎么样?但整整齐齐的站在一起的一群扛枪的小伙子,确实是壮胆。

而且一大群秀才以及秀才的家庭,童生们组成的利益共同体,一块儿维护着两个县的利益。

他们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制衡,把收上来的赋税,全都用在了扩军备战上。

而且,随着我在海南的盐场的食盐产量越来越高,这群文人组成的盐贩子,很快的就把盐运到了清军控制地区。

这一群研究过论语,还熟读历史的一帮子书生,没多久就把各地的官员和部队都腐蚀掉了。

毕竟都是一群地头蛇,生活在这个区域好几代人了。

稍微想想办法就能找到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随便就能找出一个三姨夫家的大婶的丈夫他二姨夫。

然后每个月把近万担的盐,通过这个关系网运到了广东清朝控制地区。

甚至流传到更远的省份,毕竟这种质量很好,而且不用交税的盐,纯利润是成本的1倍甚至两倍。

基本是运的越远,利润率越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