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 > 第87章 给小皇帝使眼色(第1页)

第87章 给小皇帝使眼色(第1页)

殿内沉默一阵,娘娘开口道:“那便与执政商议过后,再做决断。”

苏轼躬身谢过,只要不在京城,让他去哪里都行。

前段时间贾易攻击苏轼的新依据是元丰八年,神宗刚刚驾崩,哲宗登基之初,苏仙游览扬州竹西寺,写有“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的诗句。

贾易认为“闻好语”指的是听闻先帝驾崩一事,十足的谤怨君主之词。

这种解读也真是缺了大德。

好在苏轼对此的申辩十分巧妙,说这诗写于他从竹西寺出来之后,在路边听到十几个百姓聊天,一人以手加额,喜道:“好个少年官家。”

不愧是上过一次当的苏东坡,这话一出,一诗顿时从对先帝不敬变成了对新帝的赞许。

贾易想复刻乌台诗案未遂,反而因此被外放出了京城。

苏过听他们说完苏轼的工作安排问题,知道接下来该是自己了,忙屏气凝神。

果然小皇帝侧身对娘娘低语几句,然后说道:“苏过殿试文章涉及西北边事,与常人不同,朕想听你当场解释一二。”

苏过偷看了一眼他爹,当着二圣的面,苏轼当然是面无表情。

“我所写内容也并非自创,不过是重拾当年范文正公的做法。”苏过先找了本朝先例,这在大宋是必须的,属于政治正确。

况且谁不爱范仲淹呢?

简单来说,就是先采取守势,建立堡寨,形成一道严密的防线;

再在经济上封锁对方,让西夏人无法从大宋这里得到生活必需品;

第三步则是改组军队,老弱冗兵一律淘汰,只选勇武之人重新整队;

第四步是对西北的其他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分化、瓦解党项人的盟军;

最后就是在险要处筑城,与堡寨连成一片,吸引对方来攻,进一步消耗西夏的国力。

苏过讲完,小皇帝说道:“环庆路章经略也上书,言道党项人得我朝割让四寨之地后,不加收敛,反而更加骄纵,要求朝廷允许他出兵给与惩罚。”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苏过内心狂喜,却依旧庄重说道:“一味妥协换不来太平,夏人狼子野心,得寸进尺,不可再纵容,稍加惩戒实为上策。”

场面话还是得收敛着说的,毕竟太皇太后就在后面坐着。

赵煦又道:“西北不平已有十数年之久,既有先贤故事,为何不能依例施行?”

“皆是朝令夕改,又所托非人之故。”苏过答道:“朝廷是战是和犹豫不定,西北诸州又各自为战,难免顾此失彼,这才让夏人捡了便宜。”

小皇帝赵煦频频点头。

苏过只比他大个四、五岁,又只从单纯的战事角度来分析西北形势,他自然比较能接受。

不像那帮老臣,连个战马的交配问题都要上升到人伦高度,两国战和问题更是要从建国之前的领土来源开始说起,实在是不知所谓。

太皇太后听这俩小子聊了半天,突然说道:“那你觉得谁去主持西北军政,可保无虞?”

一直打瞌睡的苏轼立马说道:“这等大事娘娘该与执政们商议才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