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如此建议,倒是让寡人想起曾经求教的时光。”嬴政笑着看向一脸无奈的顾衍,“太保曾建议寡人广开学路,效仿孔子,教天下士人,寡人觉得此言大善。”
等嬴政说完,蒙骜才出声赞同,“太保此言甚是,如今我大秦疆域日广,官员日渐不足。于当地任命亭长,里正等官吏都不识大秦法度,若能开学馆,教文法,当是善事。”
“蒙上卿,此言差矣。”
作者有话要说:(1)秦尚黑,但是高级官员穿青色或者绿色。当时的官员组织混乱,也没有统一的官服,最多规定一个颜色范围。兵马俑里的俑人出土的时候都是五颜六色的,配色很喜庆。感谢在2o21-12-1823:14:5o~2o21-12-192o:15:3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京山岚5o瓶;z2o瓶;天天想退休、柒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4章
出声的治粟内史,为大秦忠心耿耿干了几十年的老臣刚刚得知自己的爵位有机会传给子孙,脸上还留着几滴老泪,还没从激动中走出来,就又听到年轻的王上提出一个要以国家之力教导黔的计划!
这怎么行,推举官吏是历来传统,就是底层小官也是里中有名望的人担任,怎能只教导文法就让其上任?这是胡闹!
但君上没有直接说在学馆里挑选人才,充实官吏队伍,所以他只能将矛头对准刚刚赞同的蒙骜,“孔子言有教无类,可门人弟子也不过三千,成才者又有几何?诗书贵重,如教贫民,在我大秦疆域中又有多少百姓愿读书习字?到时候国力不可负担,乃是灭国之祸啊!”他的理由充分。
“王上只是提出一个方案,哪里就上升到灭国之祸了?而且我大秦军队也不是茹素的。”蒙骜也不生气,笑眯眯的对治粟内史说,不动声色的将顾衍挡在身后,高声与治粟内史辩驳。
“就是我大秦将士扫平,原本的官吏不足管理其余诸国,也该在当地择品行高洁者当之,只是教导,蒙上卿就能保证其人品德无瑕?”又有官吏站出来说。
顾衍皱了皱眉头,想闪身从蒙毅背后出去,今天他顾羡之就要舌战群儒!
身形还没动,就被旁边一直微笑的王€€拉住了,他有些疑惑的偏头看向老将军,然后耳边传来他刻意压低的声音,“顾太保莫急,这些老匹夫相当难缠,你年幼又没有军功傍身,现在去和他们斗嘴,还不得被这些老家伙生吞了?”
“此法于国有益,我们是赞同的。那些老家伙不过是碍于贵族身份,不愿与黔为同僚才想法子反对。蒙上卿愿为你开路,就受着吧。”王€€笑着说,“也算是为你提出推恩令的报答。”
然后安抚的拍了拍顾衍,拉着他又往蒙骜的身后躲了躲。
蒙骜不愧是四朝老臣,对着一堆顽固派也毫不怯场,怼的那些站出来官员最后哑口无言。当然,还有很多官员察觉王上的意思,没有站出来反对,€€€€至于心里怎么想?论迹不论心,没人会管。
治粟内史实在没话说了,只能对着嬴政一拜说,“老臣实在无能,愿王上准予老臣乞骸骨”
嬴政笑笑,“治粟内史老当益壮,为我大秦肱骨之臣,怎忽然要乞骸骨?我大秦正是用人之迹,卿还是在考虑一下吧。”
看上去是一派君臣相合的景象,不过朝臣里的人精已经感觉到君上的不满。其实在场的大多数人都不是傻子,对于平民来说有可以读书的地方能减少多少被占领地的反抗,大部分人心知肚明。但,他们不能将掌握在贵族手里实权交给那些黔。
“看样子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见啊。”嬴政等所有人吵完,“既然没有结果,那有意见的各位下朝后再想个章程出来,明日和推恩令一起讨论。”
刚刚还一脸温和的安抚老臣的嬴政,此时话里话外就是学馆他是建定了,至于怎么建,官员怎么选还有回旋的余地。
然后又讨论了一下攻韩的事情,对战争非常熟悉的秦国朝臣就是这个庞大战争机器的一部分,飞快的各司其职,确定了粮草、军力、将领等等事宜后,嬴政就宣布退朝。
君上话,没人再敢多说话,蒙骜率先行礼,然后朝堂上就齐刷刷地跪了一大片,恭送秦王离开。
顾衍叹了口气,第一天上朝他就感受到了嬴政浓浓的搞事气质。虽然他也很赞同尽快将很多事都提上日程,但嬴政未免太着急?国内改革,对外战争,他真的压得住?顾衍皱着眉头,决定尽快的立下更多的功劳,至少能在朝堂上助嬴政一臂之力,而不是像今天一样,要躲在蒙骜的身后。
他杵着手杖打算离开秦宫,去窑场看看新出炉的纯碱和氯化铵。如果能将氯化铵投入生产,增加粮食亩产,到时候他就去跟着军队混个军功,有了爵位,他才算在秦王朝堂上有了立足之地。
正考虑着,有寺人匆忙向他走来,传王上旨意,留他详谈。
“太保。”顾衍刚进殿门,嬴政就从王座上下来,拉着他走到席边坐下。顾衍感觉到对面还有人,于是又起身行礼,这才端坐席上等嬴政话。
“刚刚寡人已和博士官商讨了建立学馆之事,儒家博士们都非常赞同,寡人打算将此事交给卿和众博士官来办。”
顾衍已经习惯了嬴政走一步计划百步的风格,闻言也没有诧异,“如果在学馆中选官,那教学内容”建立学馆的第一个目的就是用科举考试打破如今被贵族垄断的官员体系,教学的内容自然是要符合秦国的实际情况,这种教育就和现在贵族学的君子六艺没有什么关系了。基础教育自然不会分科,但若是真的有勤勉的学生能读到可以为官的境地,自然要专精一门。
“太保思虑周全,臣和王上也商讨了一个浅显的方案。”博士官开口,“太保有现成的蒙学书,臣看过之后深觉太保大才,只需再稍加诗文就可直接推广。至于蒙学过后,可考核众学生再则优教其文法,为吏之道。”
“为吏之道学完就可以去亭、里任职。有了年的为吏经验,想进修者可以报名参加太保口中‘科举’考试,优者入太学分学农、政、工等等科目。此后再由博士们评优劣者分管地方或在中央为官。”
嬴政笑着说,“这样也能更快的培养出亭、里官吏,也给黔上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