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在大秦帝国教书的日子作者花灯见 > 第43章(第3页)

第43章(第3页)

“让某带骑兵去攻赵,留你们二人在大梁”杨端和重复王令,“但先不知三国联军究竟人数几何,这再要十城也不知道魏王会不会答应。若是不答应,与三国联军里应外合恐怕不妥啊!”因为这两个命令都是不确定的答案,只是预计。

他去攻赵,赵王不一定会让军队回防,这样的话三国联军就会借道赵国直奔大梁而来,那留守在这里的秦军就麻烦了。考虑到李牧还在赵国,赵王很可能不需要让派出去的军队回防就能抵御全是骑兵,不擅长攻城秦军部队。这样的话,这个战术意图就根本没用了。

“但是你也不能说这个法子不会成功。”辛胜一巴掌拍开杨端和压着他脑袋的手,闷闷地说,“军无常法,不可能有结果确定的方案的。”他们现在面临的就是到底要不要按照王令冒险。

三人商议了半天都每个确定的结果,最后还是蒙毅说,“那就让斥候再去探,若是三国联军人数过多就驻守大梁或者撤回沙海,静观其变。若是人数少于十万,那就按王上的命令来。”剩下两人点头赞同。

三人离开大帐的时候,蒙毅故意走慢了些和杨端和并排。蒙家和杨家都是世代秦将,两人又相识多年关系自然好。蒙毅低声道,“其实某估计三国联军人数不会过这个数。”他用两个手比了个十五,然后说,“除去三万骑兵,某和辛将军用七万人对付那些乌合之众并不成问题,而且某接到家中来信,说是如果咱们这里僵持不下,王上会命王典那小子带援兵来魏。”典是王贲的字,蒙毅比王贲大些,一直这么叫他。

“胡闹,国内现在哪里来的多余的军队?”杨端和皱着眉头,将蒙毅拉进自己的帐篷里斥责道,“王上这么说不过是为了威慑诸国,你怎么也当真了?”咸阳城里其他国的探子不少,既然蒙家能给蒙毅说这种事肯定是王上没下封口令,那么估计现在全城都知道了。

“总归有点威慑作用的。”蒙毅劝说道,“你一生未尝一败,留在这里会毁了一世威名的啊!(1)”其实他也知道,最好的结果就是退兵,更坏的结果就是他们要败在魏国和三国联军的夹击中。王上要魏国十城,再加上他们现在攻下的魏国领土,基本上就是拿走了魏国八成土地,魏王只要脑子清楚就不会同意。至少这次带兵的三个将领都觉得,如果他们是魏王,他们肯定会死守大梁等三国来救,而不会在这种对自己有优势的前提下献上领土。

蒙毅觉得他们这次很可能要败。

所以,他劝说自己的好友道,“你带骑兵攻赵,不论赵王是否引兵回援,都能拿下一个半个的战功。要是和我们留在这里,等待你的很有可能是战败!”虽然骑兵不擅长攻城,但赵国有很多小城而且长平之战后国内男丁稀少根本无人驻防,杨端和只要不突恶疾总会拿下些城池的。若赵军回防就更不是问题了,骑兵对步兵有天然优势,领兵的又不是李牧,对面就是再有十万人,杨端和都不会输。

杨端和皱着眉头拍拍蒙毅的肩膀安慰他道,“再等等斥候的报告吧!”

他总觉得王上不会这么冒险,就算他们有个喜欢豪赌的君主,但人在咸阳城的顾丞相肯定不会放任君王这样胡闹。要么就是在他们离开咸阳后,顾丞相和王上又干了什么事,让他们笃定这次不会出现秦军被包夹的情况。

在城外秦军将领商讨日后的行动时,魏王假正在慌忙召集朝臣商议此事。蒙毅、杨端和他们知道的情况,魏王也知道的差不多。但魏国君臣商议的重点却不是如何保存实力,等待援军,而是在献十城让秦国退兵还是直接投降这两个选项间摇摆不定。

作者有话要说:(1)从文献上来看,杨端和确实一生未败,不止他没有败过,他家的其他将领除了杨熊因为和有张良帮助的刘邦在韩作战兵败外,其他将领基本上没有战败的记录。

感谢在2o22-o2-2121:21:o5~2o22-o2-2221:21:4o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毛毛19瓶;虚叶3瓶;巧克力爱好者、云溯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4章

在被围困的日子里,魏王不知道召开了多少次会议,能想的办法都想了,他们现在只需要等三国联军来救就可以了,所以朝臣们上朝的表情都是麻木的。直到魏王命宫人将秦王的通传念出来后,才在朝堂上激起千层浪。

郎中令是最先言的,他沉稳的说,“今秦兵围我,久攻不下必然心急,再过数月便是春耕,耕作甚重,秦军本就不会久留。而我等已求援于诸国,联军不日便会来救我,只待那时秦军将士心忧春耕,即使不退兵也难做到令行禁止,我等与援军两面夹击、里应外合便可破其锋芒。若援军不能到,也可拖至来年春天。”

“今秦王本就无法再从魏获利,只不过是疑我等不明真相才如此诳骗。王上必不能被秦所骗啊!”

郎中令的意思大概就是,就算我们不割地,他们也会退兵。现在就是怀疑我们不知道城外的情况,想着能骗多少是多少。魏王你不要上当啊!

不过魏王没用对他的建议表示赞同,而是放弃思考般问自己的丞相道,“丞相觉得如何?”他不是不想说出些挽救的方法,心里也早有决断,但常年面对朝中这些蝇营狗苟之辈让他分外疲倦。距离他的老师信陵君去世已经过去近十年,他深刻地理解了自己老师当初忧郁而终时的心情。

不论他们再怎么挽救,这魏国是守不住了啊!

明白王上心思的丞相田氏在心里哀叹了一声,面上平静甚至诡异的带着些许期待地说,“能弃之弗能用之,能死之弗能弃之,此人之大过也(1)。臣认为”土地被攻下就是死地,毫无用处了。放弃手里的土地等着被秦攻下,不如用这些土地去贿赂秦国。不这样做,才是人的过错啊!

“弃其地不如用之易也,死其地不如弃之易也。丞相如此说,意在使王上降秦?”一个尖细的声音插嘴道,他是魏太仆,同样为朝中重臣,他略带谄媚的说,“既然丞相如此说,那王上为何要贿秦而不降秦?闻韩王投降后依然可保留宗庙土地,子孙降等袭爵,可见秦的意图并不在赶尽杀绝,王上若是如此贿秦来日必丧失所有土地,还不如就此投降已保留宗庙。”

“某看是太仆想要保留职位吧!”郎中令不客气的说,然后也不管魏太仆的辩解转而对王上说,“王上定要深思啊!如今并没用到非要贿秦弃地的地步!若是投降,那韩王宗族就是我等日后的下场!”韩国宗室的大范围死亡并不是没用人怀疑,很多有识之士都感受到了阴谋的味道。

“二位肱骨,让某说完行吗?”丞相皱着眉头厉声道,“郎中令所言确实不错,但如今亡地数千里,国患依然未解,实乃王之弃其地,而未用之也。若是再僵持下去,来年秦定破我大梁,灭我等宗庙€€€€”

“丞相糊涂!”

“应直接投降€€€€”

两个完全不同的声音同时响起,被田丞相一一瞪过去,然后他继续说,“秦强而我魏羸弱,如臣所言,亏地不足以伤国,卑体不足以苦身。(2)”

魏王假摆摆手,让其他完全不在状态的朝臣退下,然后对郎中令说,“丞相所言极是,郎中令不必多言。便按秦王的要求办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