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他就是土皇帝,一切都由他说了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要是升迁到别的地方,先不说能不能有这么大的权力,就算想把新地方经营得像云和县这样,也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
他在云和县可是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才把这里变成自己的“提款机”,
而且那还是趁着华夏政府刚刚成立,各种管理办法还不完善的机会。
如今,政策、法律法规都越来越完善,各个部门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他再想浑水摸鱼,简直难如登天。
知府刘大人满面春风,目光扫过在场的一众官员,声音洪亮且充满赞许:
“看看!你们都要好好跟高大人学学,做好事不留名,深藏功与名,这才是我们华夏政府的好官!”
刘大人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在他眼中,高耀堪称为官的典范。
此言一出,其他13个县令纷纷点头附和,对高耀的奉承如潮水般涌来。
任县令率先站起身,脸上满是钦佩之色,激动地说道:
“高大人品德高尚,上次我等还在为城中河道堵塞之事焦头烂额,愁得茶饭不思。
没想到高大人不动声色,短短几天就调集人力物力,将那多年的顽疾彻底解决。
事后,他却未曾在任何人面前提过一句,默默隐去了自己的功劳。”
李县令也不甘示弱,连忙接过话茬:
“是啊,还有那救济灾民之事。
灾情突,百姓流离失所,高大人不仅毫不犹豫地捐出自己的俸禄,还亲自冒着风雨,奔赴灾区。
他穿梭在泥泞之中,一家家走访,一户户安抚,给受灾百姓送去温暖与希望。
如此大善之举,他却只字不提,若不是百姓传颂,我们都不知晓高大人背后付出了这么多。”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夸赞声此起彼伏。
这时,张县令站起身,身姿笔挺,恭敬地向高耀行了一礼,言辞恳切:
“高大人,下官曾有幸目睹大人深夜仍在书房研读治理之道。
那夜,月色如水,下官因急事拜访,却见大人书房灯火通明。
推开门,只见大人正埋于堆积如山的书卷之中,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
这般勤勉敬业,实乃我等楷模,激励着我等时刻不敢懈怠。”
高耀听着众人的夸赞,脸上挂着谦逊的笑容,微微欠身,客气地回应道:
“诸位谬赞了,为官者本就应心怀百姓,此皆分内之事。我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实在当不起如此盛赞。”
然而,众人哪肯罢休。
赵县令急忙站起来,满脸诚恳:
“高大人品德高尚,如那巍峨高山,让人敬仰,难以企及。
上次我县受灾,物资短缺,百姓饥寒交迫。
高大人得知后,暗中调配大量物资相助,解了我县的燃眉之急。
还特意叮嘱我,不许透露半分,生怕被人知晓。
此等高风亮节,实乃下官楷模,让我深感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