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九零大学生回村搞建设二十来岁 > 第6章(第1页)

第6章(第1页)

——

睡在陈霖上面中铺的女生看起来清冷,相处半天后,话一句接一句,尤其是在知道她是海市大学的学生后。

“我叫林安安,读的海市师范大学,现在大二,你毕业了?要回老家工作?你老家是哪里的?”

“现在毕业不包分配工作,找工作难不难啊?我看我们专业的师兄师姐找工作都挺愁的。唉,也是我们专业不好找工作。”

这还是她第一次独自一人坐火车,以前开学、放假都是和周云旗一起走,到了县城他们才各回各家。

距离83年开始明确提出“严打”这个词,到了现在96年,过去十三年时间,社会治安好了太多。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她担心这又是什么新奇的坑蒙拐骗手段。

陈霖不吭声,林安安仍自顾自地说着:“当初填报志愿时想着以后要去当新闻主播,或者去报社工作也行啊,谁能想到,人家电视台、报社根本不招那么多人。你不知道,海市电视台今年就招不到五个新闻专业的,听我师姐说光报名的人就起码得有一百多人。”

陈霖侧目看林安安。

嗯?难道这人也是学的新闻专业?

林安安说得口渴,喝了水想继续唠嗑。这时对面下铺来了个高高壮壮的解放军,目光如炬地在她们俩脸上飞快地扫过,最后视线落在对面床迭得不太整齐的被子上。

狭小的空间里窜进来一股凛然正气,林安安抿住嘴巴没再继续叭叭,陈霖也悄悄地挪了挪屁股,身板一点点挺直坐正。

她们就安静地看着解放军战士把被子迭成小豆腐块,枕套的褶皱也一点点抚平,整齐地放在小豆腐块上面。

车厢里的其他房间时不时穿来说话声,售货员越来越清晰的吆喝声,以及广播里正提醒下一站下车的乘客提前收拾好行李。只有他们这里安静到不像有人在,陈霖这时候倒宁愿林安安继续唠叨。

但陈霖低估了林安安的能力,没到半小时,林安安就和解放军战士搭上了话。人解放军战士端端正正地坐在过道小座位上,在听完林安安说的一句,就点头“嗯”一声表示自己在听,这回还有个人理她了,这姑娘聊得更兴奋。

默默同情解放军战士。

多亏林安安的不断追问,得知解放军战士也是到阳省省城,陈霖安心多了。

从海市到阳省省城,差不多要坐两天两夜的火车。

林安安在她前一站下车,走之前还挥手祝她以后工作顺利,想着这两天的相处,陈霖没忍住提醒她以后出远门多点心眼谁知道旁边人是好是坏。

早上四点多到的阳省省城,外边天还没全亮起来。

她不着急赶路,就等着人走得差不多了才拎起行李下车。

到了省城火车站,她还得去等六点从省城到锦州市的火车。在火车站外吃了碗牛肉粉填肚子,吃完差不多到检票的时间。

咣咣当当又是半天,中午十一点半到的锦州。来不及吃午饭,路边买了几个洋芋粑粑,上了到兴县的大巴车才拿出来慢慢吃。

大巴车开进县城里,与海市到处拆迁建大楼不同,这里大多建筑和十年前没多少变化,听说很快就要改成县级市了。

路过兴县高中,发现学校终于换下了破破烂烂的大门。正想感慨下这变化,突然发现没有可以倾诉的人。

邻座的人不解她突然面带笑意转过来似乎想说什么,又尴尬地笑笑挠挠脑袋。

下午三点的县城街道还热闹着,很多人出门都不戴帽子不撑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兴县比四季分明的海市舒适太多。

县城到富华村的公交车看起来像五六十年代的老物件,动起来就颠颠晃晃,这趟车她就见过两个司机师傅。高一前那个凶巴巴的五十岁大爷,高一后就是现在这个好脾气的阿叔。

这趟公交车不是专门到她家在的富华村的,而是从县城出发,几乎是绕个大圈,途径十五个村。富华村是这趟线路的倒数第三个村。

曾经她以为大山外面的城市也是常年天蓝地绿、四季如春,就算有差别,也不会差别到哪里去。直到她见识了海市的冬天和夏天,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

她坐在最前面的位置,是周云旗传授的经验——坐前面目视前方不容易晕车。

“你今年大学毕业了吧。”

肯定的语气,司机师傅居然还记得她呢。

“工作都分配好了吧?”

县城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不多,外面风云变幻,司机师傅知道的还是好几年前的政策。听闻她是大学生,车上其他人纷纷投来羡慕、仰望的眼神。

大学生啊,换做是十年前,那是毕业出来就进好单位捧铁饭碗的。她能想象得到回了村里,得知现在大学生不包分配工作而且她现在工作还没着落后,她很可能又要扬名整个富华村了。不,这回可能是扬名十里八乡。

顶着众人羡慕仰望的目光,陈霖给他们宣传了现在大学生不包分配了,而是双向选择。然后举了不少例子,详细地给他们解释什么叫双向选择。

“那要是没单位选,就没工作了?”

陈霖点头,“是这样。”

她试图给他们说双向选择对学生、国家、社会的长远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但是大家的重点只有:

“不包分配工作了那这大学读着还有什么意义!”

“我家三表姨家的孩子,大学毕业出来就给分到大单位了,是不是你们学校不行?”

“读完大学出来都找不到工作了。”

“”

大学生陈霖叹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