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办案人员再次将目光聚焦在监控录像上。
他们坐在监控室里,眼睛死死地盯着屏幕,一帧一帧地反复查看案当天及前后几天的画面。
每一个行人的身影、每一辆过往的车辆,都被他们仔细审视。
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与案件有关的细节,哪怕是一个模糊的轮廓、一个不经意的动作。
长时间的观看让他们的眼睛布满了血丝,酸涩难忍,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一定要从这些监控画面中找到凶手的蛛丝马迹。
另一方面,办案人员围绕现场周边展开了全面而细致的走访工作。
他们穿梭在各个村落之间,挨家挨户地敲响村民的家门。
每到一户,办案人员都会礼貌地表明身份,然后详细询问村民在案前后是否看到过可疑人员、听到过异常声响。
他们尤其将排查重点放在了现场附近的单身男性身上,因为从种种迹象来看,凶手极有可能是单独作案,且对周边环境熟悉,单身男性符合这些特征的可能性较大。
在走访过程中,办案人员遭遇了不少困难。
有些村民因为害怕惹事上身,对他们的询问避而不谈;
有些村民则因为时间久远,记忆模糊,无法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但办案人员没有气馁,他们耐心地向村民解释案件的严重性,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他们用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素养,逐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一些村民开始主动提供一些自己知道的信息,虽然大部分信息看似无关紧要,但办案人员都认真记录下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与此同时,法医的尸检报告也给案件侦破带来了重要信息。
报告显示死者死亡时间大约在一个星期左右,凶手选择如此偏僻的现场作案,说明其很可能对周边环境非常熟悉。
这一结论让办案人员更加坚定了在现场周边寻找凶手的决心。
他们推测,凶手要么是居住在附近的村民,要么是经常在这一带活动的人,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如此隐蔽的地方作案而不被现。
为了进一步缩小排查范围,办案人员对小慧的大概两百多个网络好友进行了逐一排查。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这些网络好友,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询问。
在询问过程中,办案人员详细了解他们案当天的活动情况,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他们还采集了这些人的生物检材,与现场物证进行dna信息比对,希望能够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找到与凶手有关的证据。
然而,案件的侦破工作并非一帆风顺。
尽管办案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案件一度陷入了僵局。
监控录像中没有现明显的可疑人员,走访村民也没有得到关键线索,对小慧网络好友的排查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面对这些困难,办案人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们没有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