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古摄影工作 > 第17章(第1页)

第17章(第1页)

旋即司微正色,轻轻咳了两声:“我这有个故事,一个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故事,锦缡姑娘愿意听一听么?”

锦缡神情微顿,轻声喃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司微偏过脸,看向立在楼道口静悄悄立了不知多久的清露,微微一笑:“姑娘若是想听,不如先起身把这早饭吃了,吃完了,我再和姑娘讲这流传千古的故事可好?”

想了想,司微又添了一句:“定然要比姑娘放在一楼书房里的那些个话本子还要好看、好听的多。”

锦缡一默,盯着司微看了一眼,再次伸出指头在他脑袋上狠狠一戳。

锦缡这厢还没说话,原是拎着食盒站在楼梯口处,听司微和锦缡说话入神了的清露便反应过来,欢喜道:“姑娘等着,我这就摆桌!”

武侠是属于男人的浪漫,爱情是属于女人的憧憬……或者说,是古代女子闺阁中唯一能充当精神鸦片的慰藉。

君不见断桥雪消,梁祝千古。

于是用罢了早饭,司微便拖了蒲团过来,于一片烧得融融暖意中,和锦缡讲起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

从杨家有女初长成,明皇赐婚为寿王妃,再讲到杨氏女出家重入宫闱,长伴于君王侧,时人以道号称之,为“太真妃”。

锦缡嗤笑,而后又幽幽一叹:“一个女子,想让男人一时昏了头,做出些离谱之事不难……难的是如何洗刷了自个儿身上的名声。这明皇若是个好皇帝,那这在方外之地打一个滚便算是洗干净了,若这明皇不是个好皇帝,她恐怕就是那祸国殃民的苏妲己。”

司微沉默下来,一时间不知如何接她这话。

唐明皇,也就是唐玄宗,应当也算是个好皇帝,选贤任能,开创大唐极盛之世——开元盛世,可惜晚节不保,安史之乱致使整个唐朝由盛转衰。

见司微不语,锦缡叹了一声,往后头的美人榻上一靠:“罢了,我不说了,你且接着往下讲。”

司微也跟着一声喟叹,不再去多想,只是顺着先前的“太真妃”接着往后。

从明皇与贵妃养的那只名为雪衣女,宫人皆称雪衣娘的白鹦鹉,讲到后来被老鹰啄死,于御苑中里立起的那道鹦鹉冢。

从贵妃恃宠骄纵,被明皇遣归娘家,自己在宫中却是饮食不进,说到后来高力士试探明皇,欲以殿中供帐(仪仗)、酒水送至贵妃所,明皇以御膳分赐,于是高力士请召妃还,贵妃车驾无视宵禁而入宫闱……

“是时,妃见帝,伏地谢,帝释然,抚慰良渥,二人和好如初,贵妃恩宠更胜往昔。”

“贵妃爱吃荔枝,荔枝所生之地为岭南,自长安至岭南足有五千余里,而荔枝此物颇为娇贵,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香味则尽去矣……于是修驰道,掘荔枝树,将岭南荔枝千里迢迢一路送往长安,待得近了,便自枝头摘下,以冰镇之,快马送往都城长安,更有后人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锦缡靠在美人榻上,听着司微将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缓缓说来,眼睫半垂,一时竟是没有说话。

半晌,锦缡方才眨了眨眼,散去眼底氤氲的水汽:“明皇,怕是要被弹劾的厉害……可于贵妃来说,难得的,又何尝不是他贵为帝王之尊,捧到贵妃面前的那抹心意?”

“……女人这一辈子,求的,也不过是一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不管当初太真入宫到底是不是自愿,得明皇如此相待,天长日久,便是不愿,也该愿了……世间女子,能得这‘一人心’者,又能有几人?”

“……天下又能有几个女子,这一辈子,能前后遇到两个都如明皇这般将她视若珍宝,捧在心尖尖儿的人?”

“怕是连太真自己,也不能罢?”

司微靠坐在美人榻前,在这一刻,他虽生而两世为男,却似乎也读懂了锦缡这般女儿家的心思,细腻而又柔软。

可是这个故事既然讲了,就不能断在这里。

司微叹了一声,低声道:“……这一人心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明皇与贵妃,注定了不能一路同行,白头到老。”

明皇,也就是唐玄宗末年,以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发起了一场战争,一场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

这一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太多,涉及也太多,司微不欲和锦缡述说其中经济繁华背后的土地兼并,也不欲说朝堂上素有“口有蜜、腹有剑”之称的奸相李林甫与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不欲说当时各地节度使已经成了尾大不掉的割据军阀与中央朝廷之间的间隙。

这些东西,太过繁杂,也太过超出认知。

司微只是轻描淡写提了一句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的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索。

于是战争爆发,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剑指长安。

次年,明皇携贵妃、杨国忠逃往蜀中,途径马嵬驿,随驾禁军哗变,乱刀砍杀杨国忠,旋即请杀杨贵妃。

“明皇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身处后宫,当为无罪,本欲赦免……然禁军不发,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由贵妃而起,不诛杀贵妃难慰军心,难振士气。”

“明皇为求自保,赐贵妃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

“是以后人诗云: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

锦缡靠坐在美人榻上,久久无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