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朕真的不务正业精校 > 第883章 人总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第2页)

第883章 人总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第2页)

申时行经历了三落,经验已经很丰富了,只要当好差,很快就可以官复原职。

王家屏和范应期是同窗、好友、都是一个师父葛守礼,关系莫逆,即便是范应期出了事,王家屏还去解刳院看过范应期,虽然那是最后一面了。

但最近户部查账,现王家屏曾经借给了范应期一笔钱,半年后,范应期归还了这笔钱,这笔钱是保定官田案的赃款,即便是事情过去这么久,但朝廷还是把这笔赃款给追了回来。

问题就出在这笔钱上,范应期借了一千银,全都购买阿片了,他那时候牙疼的厉害,也是因为这笔钱,范应期染上了毒瘾。

这笔钱是毒资。

你王家屏说不知道这是毒资,但你究竟知道还是不知道,没人知道,这根本说不清楚。

而且这件事非常棘手。

大明禁毒严苛到任何经济往来,都要严查,王家屏要解决其实挺简单的,他只要跟范应期直接了当彻底切割,都是自己识人不明,交友不慎。

但王家屏又不能那么做,大家前途光明的时候,好的跟穿一条裤子,现在范应期落了难,这种切割反而显得王家屏是个势利小人,这一下子从一根筋变成两头堵,怎么走都走不通。

王家屏一直不肯让人告诉范应期,自己承担了这些风风雨雨,但范应期还是知道了。

范应期是自己躲在解刳院里,不是皇帝关进去的,离了解刳院,范应期怕自己复吸,他在解刳院逐渐成为了一名大医官,还改名为了范无期,意思是脱离苦海,遥遥无期。

范大夫已经是惠民药局里赫赫有名的大医官了,本身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成为进士的人中龙凤,再加上把自己当实验耗材的狠劲儿,范大夫的医术极其高。

范大夫和范应期是一个人,但在社会关系上,又完全不是一个人了。

范应期听闻王家屏因为自己遭了难,在解刳院留下了绝笔书,选择了自缢,他觉得一切因为自己而起,他死了,事情就了结了。

一个很仰慕范应期的女医倌,正好有个解刳论上不懂的地方,去范应期的屋舍请教他,这孤男寡女,这女医倌的心思,解刳院里每个人都明白,范应期落难后,妻子和离,儿子干脆不认他这个父亲了。

这女医倌正好撞到了自杀,把范应期救了下来。

王家屏的陈情疏,没有和范应期切割,而是认为自己当初离京去了广州之前,就已经察觉到了范应期的异常,没有规劝好友,是他的责任。

王家屏甚至没有为自己分辩一句,说他不知道范应期要做什么。

“蠢!”王崇古觉得王家屏蠢,范应期已经事实上死了,他的所有社会关系都断绝了,他连名字都改成了范无期,这是条已经沉了的船,王家屏还不肯跳。

朱翊钧倒不是特别赞同的说道:“朕倒是觉得王家屏不蠢,从另一方面讲,王家屏也是重情重义之人,他当年不避风浪,去解刳院探望范应期,后来到王次辅门前,请求王次辅帮忙广州府会同馆驿承兑汇兑之事。”

“还是让人很放心的,和申时行一样,官降三级吧。”

一旦申时行、王家屏在皇帝离开,他们实际上掌控权力的过程中,出现了差池,官降三级就会变成罢黜、褫夺官身。

言官们在这个时候,对申时行和王家屏动这样的攻讦,也是为了让他们俩,不要觉得皇帝离了京师,他们就是大明的这一片天,清楚自己的身份,为陛下看好家门。

“何苦。”王崇古叹了口气,这王家屏简直是给自己找罪受。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既然范应期自杀过一次,下令解刳院,医倌范应期改名范无期,以后大明就没有范应期这个人了,过去的事儿,就过去了。”

“可惜了,本来也是国之干臣。”

范应期的案子是海瑞办的,海瑞都只是追欠了赃款、罢免职位、褫夺官身、功名,没有进一步的威罚,让范应期改名,就是日后这人的事儿,不必再连累到王家屏身上了。

朱翊钧对范应期非常可惜,就像他一直念叨刘汉儒这个循吏,刘汉儒很能干,他把三都澳私市经营的极好,若不是碰了阿片、私市这两个不能碰的红线,不会坐罪论斩。

相比较死不悔改的林烃,刘汉儒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但他还是为了升转,什么都做了,那国法就留不得他了。

“臣谢陛下隆恩。”王崇古选择了谢恩,这毫无疑问是宽宥,给王家屏解决了后顾之忧。

朱翊钧拿出了一本奏疏,面色十分犹豫的说道:“申时行上奏说要加钞关的关税,从13%加到24%,增加11%,大明腹地课税不变,这样就形成了内外的税差,促进大明内部市场的形成。”

王希元要让天下势要豪右立字据站台,斥责逆党行为,形成投献事实;

而申时行则是要加关税,说的是为了大明内需建设,但其实就是为了威罚江南选贡案,他在奏疏里把这一目的说的再清楚不过。

因为加这11%的关税,这帮势要豪右宁愿加价降低销量、降点利润继续往外卖,也不会太愿意供应内部。

这里面涉及到了极其复杂的成本问题,税只是大明国内成本之一。

那些个把持着地方衙门的地头蛇们,恨不得粪车过道,都要喝一口才罢休,这种隐性成本、地方税务、风险,可比这11%的税高得多得多。

池州府劫船案,刚刚问斩了一群人。

王崇古倒是颇为赞同的说道:“臣倒是赞同,关税不收,如何建设海关呢?海防巡检司要钱,水师也要钱,维护近海贸易的安全,是需要真金白银砸进去的。”

林烃把星图和针图,交给了海上的亡命之徒,大明剿灭海寇变得更加困难了,为了不至于近海贸易的安全形势彻底崩溃,需要更多的白银,建设大明水师和海防巡检,这让加税变得合理了起来。

至于申时行说的建设大明国内需求的效果,王崇古也不是特别看好。

“银子暂时还够用,更多的银子在市场里,反而有利于开海大事。”朱翊钧的倾向是不加。

关税就是个抽血泵,只要开动就会吸工坊的血,更多的银子留在市场里,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形成。

横向转移支付,是一种平衡内地沿海展不均衡的手段,不是要把沿海的流动性抽干。

13%的税赋,不多不少。

“臣以为陛下所言有理,那山东巡抚宋应昌说的也是有几分道理的,是这些反贼选择了江南,而不是江南百姓选择了反贼,江南也不都是反贼。”张居正觉得完全没必要加税,大明是制造国,原材料进口国,高昂的关税,反而不利于生产。

关税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持续推高关税,还不如不开海,直接禁海,闭关锁国。

“那就暂时不加,如果需要,随时可以加。”朱翊钧选择了暂时不加关税。

既然以西土城为的势要豪右上了斥表,朱翊钧没有进一步的追击,不再扩大打击范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