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朕真的不务正业吾谁与归 > 第889章 他们要的朕给不了也没人给得了(第2页)

第889章 他们要的朕给不了也没人给得了(第2页)

大明完成了神权的祛魅和血统的祛魅之后,就彻底建设完成了最基本的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

历朝历代,无论谁坐在龙椅上,都要接受绩效的考成,无法通过考成,就是天下沸反盈天,穷民苦力揭竿而起,王朝更替。

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是文化认同、是族群认同,而非神权、血统认同。

但在南洋、倭国、泰西,神权认同和血统认同,仍然高于文化认同、族群认同、阶级认同。

按阶级论的第三卷斗争卷解释的话,就是倭奴、夷奴、黑番、生番、金毛番、红毛番这些蛮夷,他们斗争的对象先是异教徒和人种,而非阶级敌人。

所以,大明的士大夫可以收一收那些无所谓的同情心,无论从神权还是从血统上,大明人都不可能获得蛮夷真心实意的认同,根本就尿不到一个壶里,人家压根就不拿你当人看待。

你是无信者,你就该钉在无信者之墙上;

你不是他们的后裔,你就该死,吃一口粮食都要看作是恩赐。

同样,蛮夷,无论如何不能变成大明人。

“神权尽归实用,血食终化青烟,夷俗以神权定尊卑,凭血脉别贵贱,异教当火焚,杂种绝后嗣,华夷之辨,岂在黄白黑赤?实在神道人心。”朱翊钧总结了林辅成这篇游记,沉默了片刻说道:“朕非常认可。”

“朕没去过南洋,没有调查,自然不能表观点,朕无法反驳他的观点。”朱翊钧无法反驳林辅成对这些蛮夷的歧视,他也不想反驳。

神权、血裔、文化、族群、阶级,这五种认同,在大明各阶级之中的重要性,各有不同,但无论哪个阶级,神权和血裔都在最后。

底层百姓注重族群认同,因为除了族群他们一无所有;

文化贵人喜欢文化,弄点别人看不懂的文字,愣充高雅;

而统治阶级则更应该认可阶级认同,但往往趋向于文化认同。

但在倭国、南洋、泰西,因为宗教的流行,神权和血脉认同更被认可。

朝鲜也是如此,朝鲜文武两班家里的庶孽文化,简直是骇人听闻,这是典型的血脉认同。

一些无法理解的现象,就变得明显起来。

五月是个热闹的月份,因为这个月会进行开沽点检,评出天下第一酒来,即便是皇帝南巡,依旧不影响天下第一酒的颁。

而今年,经过了一层层的选拔,贵州茅台镇来的酒,终于力拔头筹,获得了天下第一酒的桂冠。

朱翊钧不嗜酒,也很少喝酒,他真的尝不出好坏来,只要给够了润笔费,他就会颁这个奖项,这就是个商业行为。

让南衙士大夫意外的是,今年的崇古进步奖,要在南衙进行授勋,万历十七年,颁给了松江大学堂医学院的七名大医官。

这七名大医官,整天在码头搜集水手鞋上的泥土,终于培养出了产量更高的青霉菌,让青霉素终于能够离开解刳院,成为某种十分稀缺、珍贵的商品。

青霉素,一种救命的神药,等闲势要豪右都见不到,只有救命的时候,北衙、松江府惠民药局才会使用,也就是朱翊钧手里有点存货,可以作为赏赐。

青霉素很贵很贵,一两青霉素,卖十六两黄金,但仍旧有价无市。

这东西贵到连造假之人都没有,因为能用得起青霉素的人,全都是势要豪右之家,糊弄这些顶级的肉食者,肉食者有一万种办法弄死这些造假者。

崇古进步奖,不是每年都要评定,如果今年没有巨大科技成果突破,就会空缺,如果今年有多项重大突破,则会并列,主要看贡献,不看年限。

而这笔银子,出自王崇古的南洋投资分红。

崇古进步奖是皇帝亲临,由王崇古亲手颁给获奖者,在选贡案处斩的间隙,随扈礼部诸官,在南衙朝阳门内,筹办颁奖之事。

朱翊钧在颁奖之前就先接见了下这七位大医官,代表大明万民,对他们的贡献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这两句话是朱翊钧刻在金制功赏牌的字,代表着他们的功绩,他们是必然留芳青史的大医。

万历十七年六月初三,大明皇帝朱翊钧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了南衙的朝阳门,在皇帝出现的同一时间,太常寺乐班开始奏乐,恢弘的号角声、鼓声响起,漫长的礼乐,宣告着颁奖典礼开始了。

这一次的声势浩大,技术进步奖一共五等,奇功一等功赏牌由大明皇帝亲自颁,这一次颁奖一等功赏,只有改良青霉素生产的七医官,但有过三十其他各类奖项会一起颁布。

奇功牌为十六两(596克)足金打造,是长方形的牙牌,长七寸七分,宽二寸四分,厚五分。

正面铭刻:万历十七年六月初三日,吴有贤敬祥瑞青霉菌制法,四海八方,纳斯民于寿康;际天极地,召和气于穹壤,特赐恩赏。

背面铭刻:【王崇古敬赠闻达之士。】

阁老沈鲤宣读了皇帝的圣旨,圣旨明确表达了皇帝对技术兴邦这一国策的支持,将会持续推动生产力的不断展,圣旨重点指出皇权、朝廷、官厂,要挥好主导作用,与务实精神紧密结合,确定工匠在技术兴邦中的重要地位,持续不断地推动工商业与农业的不断革新。

在沈鲤宣读了圣旨之后,吴有贤带领剩下六名大医官一起朝见了陛下,从皇帝手中拿到了奇功功赏牌。

除此之外,将会在大明所有惠民药局,增设这七人的塑像,勒石铭记其供,供后世瞻仰。

在总计三十个奖项颁布完成之后,冯保再宣读了圣旨,这部分圣旨,则是额外加赐,吴有贤为的五十余名医官、工匠人人有份,白银、丝绢、精纺毛呢、车驾等等应有尽有。

在一阵阵山呼海喝的万岁声中,在礼炮不断响起、烟花绽放的时候,这一次技术进步奖颁奖圆满谢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