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芸解释了一下,跟种地没关系,主要是想做水泥,用来建房子的。
6清风状似明白地点了点头,给她指了去西市的路,那边有家铺子在卖青石。
待人走后,6清风暗自琢磨:“水泥?水泥是什么东西?”
说着开始翻找起店内的书籍……
顾芸来到卖青石的店铺,一问价钱,还不贵,又都是青石渣,省去了破碎的步骤,直接安排了大半车。
又找了一家打铁铺,铺子囤了很多铁矿渣渣,这些都是打铁剩下的残物,虽说可以熔炼之后再铸成铁,但这种铁杂质太多不成气候,也都以便宜的价格买了一大堆。
装好东西,顾芸也不停留,扬起条子就把牛车往家赶,得亏今天车上装的不是酒坛,不然按她的赶车法,怕是要损失大半坛子的。
顾家院子里有个碾子石磨,正好可以用来把原料磨在一块儿,等土窑子建好晾干后,再把磨好的生料放进窑里烧制。
顾芸把原料按比例倒在石磨板上,又将黄牛套到石磨上,这样磨起来不费时不费力。
等磨完这些东西,天色也暗下来,土窑子在一行人合力下也造好了,不过上面的黏土还很湿润,得再晾几天才能用。
眨眼间就到了五月下旬,秧苗在一场细雨过后长势愈喜人,比别人地里早撒种长出来的都还要好。
看到育苗地里绿油油的一片,杜刘冯许四家的人心里也都高兴,觉得是信对了人。
先前本就有些动摇,却没有跟着种的人心里也暗暗后悔,这几家今年的水稻产量要是真翻倍了,那自家可就亏大了。
可再后悔也没用,稻种已经撒到旱田里了,农家人每年剩的种子就那么点儿,不可能再把地里长出的秧苗拔了重种的。
只等明年再看看了。
这段时间二郎的身体在王氏的照料下好得很快,现在已经能下地干活了。
顾老爹带着两个儿子一起下地拔苗插秧,杜刘冯许四家先不急,先看看顾家是怎么做的,学会了后面才好使劲干。
顾芸带了两根手臂长的竹竿,上面缠了细麻绳。
等把秧苗拔好装进提前编好的竹筐,顾芸便脱掉鞋子,撩起裤腿走到田里,把两根竹竿分别插在水田两头,系上麻绳绷直了。
开始背着竹筐在田里头示范插秧:“每行秧苗都要栽直,方便种也方便收割,每簇秧苗最好两到三颗,插秧不宜过深也不宜过浅,一截拇指深度刚刚好……”
一群人都默默记着,也有不少不信的好事者来围观:“苗子一行一行地栽,中间白白浪费那么多田地。”
顾芸听了也不生气,只是耐心解释道:“因为秧苗在生长过程中会分蘖,也就是根部会长出分支,如果之间不隔开间距,会影响苗子生长,也会影响后面的产量。”
示范完之后,杜刘冯许四家的人也自背着竹筐来帮忙,干活惯了的人,纵使新学到的,照样做得很快。
顾家的几块水田,几家共招来十几个人,不到半天时间,就全部栽上了。
各家还商量着,下午再帮杜刘冯三家的秧苗插上,明天再一起去帮许家。
都是一个村里的人,你帮我往是常事儿。
等这两天把秧苗下田后,顾芸才想起来烧制水泥,先前好不容易晾干的土窑子被雨水淋润,现在好歹又晾干了。
酿酒坊早就挖好了地基坑,因为水泥还没弄好,就停工了一段时间。
她便迫不及待地让人把生料放进窑里添柴烧制,为了让里面温度更高些,她还特意让人在土窑外围安了个风箱。
漫长的等待后,土窑里的火终于熄灭,里面的温度还是不能让人把东西拿出来。
一直等到第二天早上,顾芸才让顾老爹和顾二郎一起来开了窑,里面还尚有余温。
从窑里刨出许多块状的熟料,顾芸又安排上石磨,将熟料磨成细灰,这样水泥就制成了。
只不过因为工艺差,质感自然比不上现代精工制作出来的水泥,反正能用就行。
“这些灰真能建结实的房子?”顾二郎有些诧异。
“加入河沙,再混合水,等水泥浆固化之后,跟石头一样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