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百姓慌忙逃離,米爾扎忍不住笑起來。
雖然鄭森多次讓他善待平民,但米爾扎卻認為,必須時刻展露威嚴,這樣才能讓平民尊敬總督大人。
由於自己足夠忠誠,總督大人已經承諾,回國時把他一起帶去南京,而且推薦他進入金陵大學。只要拿到畢業證,再回孟加拉的時候,就能擔任總督府的高級土官。
賣國求榮?
米爾扎和其他孟加拉人,完全沒有這種概念。
他們早已習慣被異族統治,只要不侵犯自身利益,他們就願意屈服於異族。若是還能得到好處,他們就是最忠誠的走狗,願意為異族統治者做任何事情。
四十分鐘後,總督的隊伍來到河邊。
這裡以前是一片沼澤帶,只有少數漁民居住。沼澤被排乾以後,專門用來安置漢人,最初只是些商賈,後來漸漸有了移民,如今漢人數量已經接近兩千。
兩千漢人,皆為商賈和匠人——剃頭匠、修鞋匠也算匠人。
未來肯定還有漢人農民,並且要分配耕地。至於耕地的原主人,殺了就是,有的是走狗幫忙動手。
鄭森大量提拔外地土邦貴族,讓他們來達卡做官。達卡本地的貴族,反而遭到鎮壓,現在的主要矛盾,已經成了外地貴族和本地貴族的爭鬥。
「總督駕到,夫人駕到!」
一個中國侍衛喊道。
率軍開道的米爾扎,也用蹩腳的中國跟著喊:「總督駕到,夫人駕到!」
一眾漢人商賈和工匠,早已在天妃廟外等候,此刻集體朝著馬車作揖。而更外圍的孟加拉人,則齊刷刷跪下,他們是修築天妃廟的工人。
鄭森牽著趙貞芳下車,微笑道:「都免禮吧。」
漢人全部收禮站直,孟加拉人卻依舊跪著,匍匐在地甚至不敢直視總督。
這套禮數,是上一任吉大港總督,在交接工作時告訴鄭森的。
在整個廣義的印度地區,等級制度森嚴,不要妄想去打破。反而還要善加利用,這樣才能方便統治,否則必定會出現混亂。
趙貞芳剛來孟加拉時,還有些不太適應,漸漸的居然享受起來。
誰不想做人上人?
在總督府里,趙貞芳就有三十多個奴僕,專門伺候她的日常生活。
養奴僕花費不大,管吃管住就行,但凡賞賜些衣物銅錢,那些奴僕就感激涕零。普通奴僕,根本不用發工資,因為那是高級奴僕的特權,只有晉升管理層的奴僕才有工資。
當然,趙貞芳心地善良,經常出手接濟窮人,特別是街上的乞討者。她見到乞丐,總聯想起自己小時候的經歷。
源自印度教的施捨傳統,讓趙貞芳的接濟行為更加顯得高尚。這是符合當地習俗和教義的,因此孟加拉人對趙貞芳,比對鄭森還更加尊敬,認為總督夫人是某位神靈的轉世。
「砰砰砰砰……」
不是槍聲,而是鞭炮。
既是為了迎接總督和夫人,也是在慶祝天妃廟的落成。
在達卡城外建天妃廟,沒有掀起任何風浪。這裡的主要宗教矛盾,是多數教徒與少數印度教徒的矛盾,是本地教派與外來蘇非教派的矛盾。
鄭森實行宗教自由政策,其實包藏毒計,讓各個教派打得頭破血流。
一個中年道士,帶著幾個徒弟,把鄭森和趙貞芳迎進天妃廟。
「秦道長,這天妃廟有些寒酸啊,而且廟裡的道士也沒幾個。」鄭森開玩笑道。
秦道士說:「心誠則靈,不在乎廟宇大小。」
鄭森突然問:「傳教傳得如何?」
秦道士搖頭苦笑:「貧道好不容易學會說本地話,可願意入教的本地人,卻根本就找不到。」
「不著急,慢慢來,」鄭森說,「發揮你們道教的長處,底層平民不用去管,看能不能吸收本地貴族和富商。」
說話之間,已經走到正殿。
趙貞芳面對媽祖跪下祈禱,祈求媽祖送來孫子。她的次子一連生四個,生下的全是女兒,已經打主意從長子那裡過繼一個。
媽祖在某些地區,還兼職送子……
河上來了一條快船,有信使前往城內總督府,接著又騎馬往天妃廟趕來。
「總督,朝廷有急令!」
鄭森拆開封泥一看,卻是讓他調兵的。
朝廷準備拿下錫蘭,將荷蘭徹底趕出亞洲。孟加拉總督,必須召集一萬土兵,明年隨船送到錫蘭當炮灰。在南印度的晉王,也接到了命令,明年必須出兵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