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谚这些日子交了个不一样的新朋友。
父亲被打的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大家都很高兴,唯有魏谚又挨骂了。
因为她不懂什么江湖、流氓什么的,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来帮助他们的,在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老田家的时候,她竟然不知为什么跟老田的媳妇道~歉~了~
这是魏谚这辈子做得最愚蠢的事情了,明明有个鼎鼎大名的大流氓给自己家撑腰,她还要上门给人家道歉。
老田媳妇觉得这个魏谚当真是阴毒至极的小姑娘啊,明明就是来羞辱他们的,居然装出了一副道歉的样子!
自此以后,在败坏魏谚名声这件事上,老田媳妇跟李翠莲可算是有共同语言了,简直就是不遗余力了,两个人成天腻在一起叽叽喳喳,背后议论着别人的是是非非。
田玉兰知道魏谚竟然去给人家道歉后,气得脸都变了形,劈头盖脸地把魏谚臭骂了一顿。
什么骚|逼、贱|货这样恶毒无比的语言全都用上了,仿佛魏谚的这句道歉对他们的羞辱比被田光山的毒打还令他们丢人现眼一样。
魏谚辩驳了一句:‘’我也不知道来的那个人是干嘛的,你们也没告诉我,我以为是去给人家道歉的。”结果又惹来了田玉兰的一顿骂。
这世界上最脏、最恶毒的话,魏谚都是从自己母亲那里听来的,不知道母女之间上辈子造了什么孽,这辈子居然要成为本应最亲近的人。
魏谚也是心疼父亲挨了打,知道田光山不好惹,这些日子她一直担心田光山不肯罢休,还会找上门来欺辱父亲。
再加上那天她想帮父亲打田光山,她怕田光山会继续报复,于是才想着说句软话,道个歉,实在不知道“那个人”居然是去兴师问罪的。
大人们清楚的事情,魏谚并不清楚,她虽然是个有想法的孩子,在学校里品学兼优,但生活阅历尚且十分浅薄,离“社会人”的距离还很遥远。
但是,田玉兰根本不理这些,只是以一个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魏谚,一味地对她谩骂。
这个家啊!
温暖?无!
关爱?无!
更别提说上一句知心话了!
家里面没有温暖,不代表外面也没有。
魏谚虽然瘦小,但脸蛋漂亮,追求她的小男孩从未断过。
十几岁,懵懵懂懂的年纪,在家里又是那样的不受待见,魏谚渴望被追求、被关爱的温暖,不管追求她、关爱她的人究竟怎么样。
因此,魏谚开始跟“外面的人”交朋友了。
所谓“外面的人”也就是那些明明在上学的年龄却都已经不上学了,或是因为家里穷,或是因为学习不好等种种原因离开学校的人。
基本这样的人都是爹不疼娘不爱,根本无人照管的。魏谚身边这样的人其实不少,但由于魏谚一直在上学,所以很少跟他们接触、交往。
在家里面受了无数次打击,青春期的魏谚开始变得不愿意回家。
虽然外表看不出,但她脆弱敏感的内心还是十分难过。这就给了“外面的人”可乘之机。“外面的人”也寂寞,需要朋友,需要拉帮结伙。
小七是魏谚邻居中最先对她出邀请的“外面的人”。
小七圆脸短,白白净净的,她家离魏谚家不算远,之前也在魏谚他们学校上过学,后来就辍学了。
刚刚十几岁的女孩不在学校读书又做不了什么社会上的工作,这简直就是谈恋爱的最佳时期。
因此凡魏谚所见,不在学校的读书的女生几乎都有男朋友。大部分男朋友是同龄辍学男生,也有个别女生处的对象是有钱的社会男士,至于这样的女生在社会上扮演着什么角色,就不言而喻了。
魏谚经不住小七的再三邀请,在休息日的时候就跑去找小七玩了。
当然,小七也有个男友叫孟,长得高高大大的,比小七大好几岁呢。
孟第一次看到穿着一身白衣的魏谚,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那时流行一身白,有句话说:“要想俏,一身孝;要想美,露大腿”。
露大腿在魏谚看来就有些难以接受了,但穿一身白也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必须每天都洗衣服。
还好是夏天。
孟跟小七相处有大半年了,小七常年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做,每天东游西逛,也不知道怎么认识的孟。
魏谚总感觉这个孟不太正经,因为有几次她跑去找小七的时候,现两个人在黑漆漆的屋子里不知道在干什么,看到她后又有些不自在的样子。
小七家的大门几乎从来不锁,可能家里面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魏谚每次去找小七,看到门没锁就会直接走进去,但自从看到神神秘秘的孟以后,她就开始边喊小七边往屋子里走,而且还故意走得慢一些。
还没等魏谚走到屋子里面,就看到孟慌慌张张地往外走,而小七也是一副羞愧不已的样子。
魏谚虽然不知道他们在干嘛,但也懵懵懂懂知道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小七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只过了一小会儿,她就像刚才什么事也没生一样,跟魏谚手挽着手出去了。
两个人来到院子里,看到孟正在院子里抽烟,魏谚愣住了,因为学校老师都说抽烟的学生都是问题少年,她不明白小七为什么要跟一个问题少年在一起。
小七走到孟跟前说:“还没正式给你介绍一下呢,这是我的好姐妹儿魏谚。”接着又看了看魏谚说:“这是我朋友孟,你们两个握个手认识一下吧!”
孟像个大人的样子,用左手拿着烟,朝魏谚伸出了右手,“你好,美女,今后咱们都是朋友了。”
魏谚腼腆地伸出了手,孟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握了两下,魏谚就准备撤回来,但孟却直接把烟头往地上一扔,另一只手牵起了小七,拉着她们就往外走,边走边说:“走,我骑摩托车带你们去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