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能折腾嘛。
不光是方淮心能折腾。
哪一个都没轻了折腾。
地都种完了,最忙的时候过去了,再接下来就是锄草啥的。都是零活儿了。也还得地再长一长才能干呢。
这刚有了点儿闲功夫。也全都没闲着。
女知青这头儿呢,不下地的时候就是挖野菜,三座山呢,野草野菜那是太多太多了。就是大田里,苗还没等种上呢,野菜可都长得绿油油了。苗种上之后,下了粪肥了,人家长得更欢实。男工人们是天天的拿着锄头在地里锄草。因为锄得勤,用不了那么多人。老弱妇孺们就差不多人手一个筐,拿把小巴锄,田间地头儿的挖野菜,有的还顺手就把地锄了,也算是帮着男工那头儿干活儿了。
小根蒜,苦麻菜,婆婆丁啥的,嫩的时候,都是好东西,只洗干净了,蘸着大酱吃就是一道好菜。好些个人家,嫌弃麻烦,都是这么直接吃的。黄芪讲究,野菜吃干净了之后又过热水焯了一遍,再用蒜汁子跟辣椒油拌上,再放上糖和醋,酸酸甜甜,别提多爽口了。
人吃的毕竟是有数儿的。每天几大筐的菜往回挖,吃不完的,就是喂家禽。山里野菜多,农场每天到秋还能每家分不少的米糠,个人家,家家都养着不少的鸡鸭鹅,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野菜的。
大牲口是不允许自家养的,猪、牛、羊、马,都是农场统一圈养。知青们住在知青院,没有家禽,挖回来的野菜,割回来的草,就都送到这些地方去。
林场那边儿,到了相对空闲的时间,也是一样,家家户户的挖野菜,割草。每天能支援林场两船的野菜野草。也不算是支援,因为到了冬天,就按他们的野菜数量给他们分肉的。
因为赵场长说要先在小块地上试验化肥的效果。这任务肯定就交给了方淮心。
搬搬抬抬的,也耗力气得很,又把男知青那边儿四个最能折腾的也拨过来帮她的忙。再加上她两个徒弟,赵雅丽和江彩霞,七个人,足够用了。
那四个最能折腾的,没错了,就是罗玄,林援,高明还有夏天了。高明还是男知青的队长呢,他还得分一半的精神去照看其他人。
这组合方淮心还是挺满意的,都是自己熟悉的人,关系又都很好,干起活来没磨擦,不磨叽。那几个男的,又会开拖拉机,又会电工,里里外外又都混得很熟,干啥都不憋手。
方淮心挑了两块地,紧挨着的。一块是熟地,就是已经种了两年的。一块是新年刚开荒开起来的新地。都知道新开出来的地穷,没有冬天的时候下过粪肥,当年的收成肯定上不去。特意找这样儿的地就是为了对比的。
她还怕雨水不够,那地就挑得离江很近。离江湾屯儿不到二里地。每天早上,他们七个人,开上一辆拖拉机,拉上一车化肥,赶到地里。开始给地下肥。因为着离江湾屯近,又有方淮心跟罗玄这两个沾亲带故的,中午他们就不折腾回农场食堂吃饭了。把各自的口粮带上,都在胡家吃饭。
这帮孩子在家里吃饭,老胡招待他们还能差了那点子口粮,真就是做个样子。那是一天炖鱼,一天炖肉的把他们这一帮子被得,一个个红光满面。
因着罗玄家里的事情,朋友们都尽可能的避免在他面前谈京城的事儿。在胡家蹭了半个月的饭,方淮心也从来没听老胡和胡婶子问过罗玄父母的事情。或者人家私下关心了,她不知道也说不定。但是吧,她总感觉,老胡好像知道些什么似的。
反正是大家都挺默契,都当什么事儿也没生过似的那么过着。罗玄伤心得不明显。大伙也都只当他是内秀,装坚强。
呵呵。
离江那么近,只让他们看着,那是不可能滴。就两块地,加起来二十亩,七个人干活儿,有两天,啥都干出来了。更不用说,老胡两口子还来帮忙。轻轻松松两天干完,其它时间,就是看这两块地照看好就行。老胡呢,天天也跟着他们忙活,那心思,谁都知道,他就是要看看这化肥是个啥东西,到底有用没用,怎么用。偷师呢
看地又不了全天都看着,大部分时间,都在挖野菜啥的。几个男生就鼓动老胡带着他们去打渔去。老胡也是惯着他们,有求必应。他家里什么工具都有,各种大小网眼的网都有,全都带上,玩着呗。屯子里那一帮半大小子,出跟着忙活。多少都能有些收获。
晚上下了工回农场的时候,拉上满满一车的野菜野草,一大半都是屯里孩子帮着弄得。再带上两篓子鱼。野菜往猪圈那边儿送,草料送去羊圈,鱼拿宿舍,改善伙食。
他们几个也不吃独食儿,这么多鱼呢,反正是够吃。柴禾又有得是。大锅饭,谁爱来吃谁来呗。每天晚上女生们集体下厨,天气越来越热了,在屋子里做饭屋里就闷了。几个男知青不知道跑去谁家里借了不少土坯回来,在院子里搭了个灶,还凑钱买了一口十二印的大锅,就在院子里做菜。饭自己带,这边儿只管菜,那也是你带一把盐,我带半壶油的,都不愿意吃白食。
也有农场里跟知青混得好的,偶尔也来蹭饭。像是马厩老李头家的川子,时不常的闻着味儿就过来了。还能带过来一串儿大小伙子。人家也不白吃,啥活儿都帮着干。油盐酱醋也不少拿。还有干货粉条啥的,得前一年存下的好东西,知青们来没到一年呢,是没有那些存货的。都是人家奉献出来的。
农场的大人们似乎特别高兴看到自家的孩子们能跟知青的关系处得好。孩子们总爱跑知青院里待着,也不管,还可支持了,家里有啥,自己舍不得吃,都让往知青这边拿。
可是这样的氛围,李敏慧是参和不进来的。没过多久,她就搬出了知青院。方淮心去种地了,平时在医务室里。李英带着孙小云干豆腐坊,其他女知青都在学校当老师,就她一个,跟着农场的工人一起下地干活儿。拖拉机她倒是想开,也敢开,但是人家场领导信不着她。有男知青呢,人家为啥非要用她一个女司机呢
她倒也是个狠人,人家直接去了猪场,养猪去了。也看养猪的书,说是要科学喂养,自学兽医。那农场肯定支持呀。后来干脆搬到猪场边儿上去住了。那边儿原来有几间放米粮的仓库,她跟领导申请,要跟猪同吃同住,随时随地观察猪的情况。这么积极,谁也不能说不支持,赵场长就派了几个人,把那仓库收拾出来一间,搭了一个半截炕,搭了个灶台。人家就搬进去了。
女生宿舍这边儿倒是空下了一间心,也没人搬过去,就还是维持着原样。她住过的那间,就那么空着当仓库了。大家把杂物,都放那屋去了。
过了四月初八,就是下大酱的日子。
“咱们是不是也得做上一缸酱留着用啊总靠买也不是个事儿。”晚上都下工了,许三喜把女知青们都叫到她们屋里开会。
“好啊,可是谁会做呀”这个大家都同意,买的毕竟要花钱。
“不会不要紧的。我已经跟江嫂子说好了,到时候让食堂的牛师傅过来帮咱们做。现在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大豆,供销社不卖大豆,咱们得自己出去买,场里分得有数儿,谁家也没多少富余的。还是得去江湾屯里找老乡买。这个得小方去办了。二一个呢,是盐。每年这个时候,供销社的盐都不够用的。得去镇上,甚至是县上买。咱们得分工一下,看看每人拿多少钱出来。派谁出去买。咱们没有盐票儿,也还得大家想办法。”许三喜欢把问题都摆出来。
“大豆不用买。豆腐坊每天都能剩出来一些边角料。我跟英子一直留着呢,原来想着攒多了一块儿送马厩去。其实做酱也能用的,都是好豆子。”孙小云跟李英对了下眼神,就开了口。李英腼腆,不爱说话,对外都是她言的。
“咱们九个人呢,估计男知青那边儿也得来找。三十来号人,一缸酱都不够,怎么着也得两大缸,还得酱一缸咸菜。得不少豆子呢,有那么多吗”许三喜对豆腐坊那边儿的情况不了解,平时吃豆腐,都是早上告诉孙小云或李英,要几块,中午她们就给送回来了。
“够的够的,放心吧。”豆腐坊的买卖非常的好,每天二十板豆腐用不到中午就能卖完。农场的日子好过,都能吃得起,林场和江湾屯那边儿都是每天一大早来车,豆浆,豆腐脑,大豆腐,干豆腐,能拉回去一马车去。
“三喜姐,我小哥在东州海盐场子插队,明儿个我给他去问问,看看能不能给弄点儿粗盐出来。”方淮心就出声,刚刚许三喜一说,她就想好了,借着方淮运这个幌子,直接从仓库里拿几十斤盐出来就是了。
“好,那就没问题了。小方,你哥那里需要用多少钱,到时候你给我个数儿,咱们大家一起摊。”当了半年队长,许三喜现在也是越来越敢做主了。
“行。”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当然不能白给了,不是打肿脸充胖子的时候。
那就没问题了。
趁着时间还没太晚,许三喜直接到男知青院找高明,问要不要帮他们准备酱。
那当然是要了。
知道了知道了。
豆腐坊上工早下工早,每天李英跟孙小云都是三点钟就开始忙活,场里看豆腐卖得好,她们俩忙不过来,又给派了五个以前没有安排工作的工人家属,都是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妇女,年富力强,非常能干。
高明天还没亮就带了几个男知青过去,把李英留出来的豆子搬回女知青院。已改已改已改大家重新收藏新新电脑版家收藏后就在新开,老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