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姐疑惑:“阳春面挺好做的呀,前面猪油细面都有,你还这么着急干嘛,小心摔了。”
小枫正一手撑着膝盖,闻言摆手:“不是,人家说味不对,面条也不行。二叔就让我拿挂面试试,不然也没别的面了。”
蔡姐拧眉,这家人来了之后原本玩得挺好的,后来在午饭上磨磨唧唧太久,一会儿不吃排骨,一会儿又吃不惯鱼。不知道是怕花钱还是真的口儿高。现在怎么又生出这么多事来。
蔡姐正想让姜月微他们自己往后去,就见姜月微弯腰问小枫:“阳春面,老人是江南人吗?你二叔那碗面怎么做的,能跟我说说吗?”
小枫看了看蔡姐,蔡姐才和姜月微他们解释了这几位客人:“好像是一家三口是在这边工作,老人应该是他们爷爷辈的朋友,说是宝岛那边回来的。他二叔那厨艺都是我教的,就是咱们普通阳春面的做法。”
蔡姐说了个大概,小枫听后频频点头,“那位爷爷一直说味道不对、不是这个味儿。但看着好像有点……反正像个小孩似的。”
姜月微点头:“可能是口味不一样,宝岛那边的阳春面和江南、岭南做法都不同,单说他们那边新老做法也不一样。”
蔡姐两手一拍:“你看我真是傻,家里有佛不知道拜,你可不就是开面馆的,肯定知道的比我们多。小姜,姐请你帮个忙。你不用做,就在旁边指挥一下我弟弟,你看行不行?”
这种手艺就怕是人家秘方,更何况姜月微家是做面条生意的,蔡姐其实也没抱多大希望。大不了这单生意她不做了,给他们免了今天的费用,再送点东西好了。
姜月微却欣然点头,似乎只觉得这是在教怎么做西红柿炒蛋一样,大众都会的菜有什么可隐瞒的。
蔡姐喜出望外,姜月微就准备跟她们一起去前面。
她转身时看见萧岱才想起来,对萧岱说,让他先去吃饭。
萧岱眉梢微动,问她:“你不先吃?”
做厨师这行总是不能按点吃饭的,姜月微已经习惯了。而且让那么大岁数的老人饿着肚子等着,她也于心不忍。
听小枫的描述,恐怕那老人也有护士说的什么阿尔兹海默症,那就更得顺着他。
姜月微想说不吃了,蔡姐一拍脑门,“瞧我!这样,排骨应该差不多了,你要不先吃一口垫垫,我先过去。你告诉我要先准备什么,我们先弄着。”
“不差这一点时间,我们先去吧。”姜月微说着就拉着小枫走。
蔡姐没劝动,转身跟萧岱说了一声,让他先去厨房,不用等他们,她也快步跟上了姜月微的步伐。
萧岱看着三人离去的背影,他转身走去厨房。只是没坐下等着吃,而是问蔡姐的老公要了个杯子,问道:“大哥,你们这里红糖在哪?还有,我想烧壶热水。”
·
姜月微和蔡姐、小枫很快就来到了前面另一片地方。
来到这边姜月微才觉得这农庄确实很大,她都有点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刚才她和萧岱在的那个厨房和棚子搭成了茅草屋的样子,地上也用碎石铺路,最外面还围着一圈篱笆栅栏,进门时的门头都搭着茅草,俨然一副古时农家小院的样子。
这边就不同了,几幢二层小楼凑在一起,道路也铺得平整。离着那荷塘不算近,却能将池塘、远山的景色尽收眼底。
明显能看出来,那边是供农庄主人的亲朋私密小聚的,这边就是为了让游客住得舒服、玩得开心。
姜月微跟着蔡姐在消毒间穿了厨师的衣服才进了后厨,小枫只能在外面等着。
她进去后感叹:“蔡姐,您这里弄得也太正规了!”
不仅进后厨要消毒换衣服,后厨都统一着装,还要求不能在后厨抽烟,就连蔡姐弟弟都得遵守。
蔡姐不好意思地笑了:“这还是小枫她二叔提出来的。她二叔原来是开养猪厂的,这一套流程都习惯了。”
姜月微:“……”
有点聊不下去了。
她和蔡姐一进后厨,就有个精瘦的男人疾步走了过来,还带着主厨的帽子:“姐,挂面拿来了吗?”
他们这里都是给客人做菜的地方,都是他家的特色农家菜,很少有人吃面的,更别说挂面了。
他们只定时储备一点面条,就怕万一有客人过生日要吃长寿面。
现在那点面条做完那老人还说不对味,快把蔡姐弟弟愁死了。
见蔡姐手上空空,他正想去喊小枫,被蔡姐拦下了:“这是我朋友,小姜老板,专门做面条生意的,她知道怎么做。”
精瘦男人这才看见姜月微,迟疑了一下,又看了眼他姐姐。
平时蔡姐很好说话,但正经事上说一不二,他也不好意思直接质疑姜月微,当着她的面又不能大喇喇地问蔡姐:“她这么年轻能行吗?”
蔡姐弟弟只好忍下焦急,对姜月微说:“阳春面我就知道一种做法,但也尝试了一下用猪油或者用鸡汤,反正都试过了,老爷子都说不对味儿。”
姜月微没先说怎么做,只是问:“听蔡姐说老爷子是从宝岛那边来的,年纪很大吗?”
这把蔡姐弟弟问愣住了,他不知道这两者有什么关系,看了眼蔡姐还是老实回道:“对,看样子应该七八十了。不过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
姜月微了然,这才说:“宝岛那边和江南、岭南阳春面的做法都不相同。他们不靠那一勺猪油托底衬味,需要用猪大骨、鸡爪和干贝吊汤,面也不能用机器面,得手擀。近几年那边又在阳春面上加了葱酥和臊子肉……这样吧,一会儿炸好的葱酥和臊子肉单放在小碗里,如果老爷子还说不对味,那就应该再加进去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