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圈,也就是港港演艺圈,辉煌只在八九十年代。
现在还行,有不少港圈艺人跑到大陆来发展,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是后来港圈断层断的厉害,观众们做得最多的就是不断缅怀,缅怀当年的盛世美颜、江湖义气、快意恩仇,和素有“黄埔军校”之称的TVB无线艺员培训班。
所以细数下来,京圈是主流,占据了娱乐圈的大部分资源。
现在的西北圈排第二,毕竟有一位张国师在上面支撑着。
第三是港圈,毕竟沪圈和东北圈还没有正式发力,港圈的艺人们还能凭借余晖占据上风。
而陆云平就几乎是别人公认的京圈人。
虽然陆云平本身并没有承认,但是不妨碍别人这么看他。
其实陆云平对于这些圈子看的很透,前世网上有很多文娱小说,看不上京圈,认为进京圈就不行,但是陆云平认为这是不现实的。
在华夏这样的社会结构里,没有人可以一直吃独食。
强行与他人分割关系,并不会带来什么好的结果。
再说了有韩三爷坐镇,京圈人也没那么不长眼,去给他上眼药。
();() 所以陆云平对于京圈的态度就是,可以合作,但不能妄图颠覆他的主导权,可以搭伙吃饭,但你要是想抢锅,那就别怪陆云平掀桌子了。
用乌鸦哥的名言来说:“难办?难办就别办了。”
韩三屏也邀请了几位导演上台讲了讲话。
其中冯大炮和陈凯哥最为积极,他们两个,一個是觉得陆云平刚刚让他涨了脸面,另一个就是单纯的欣赏这位新进的京圈新贵了。
张国师倒是没有多说什么,他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沉默的人,总是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沉思。
除了曾离,电影的其他几位主演倒是没有资格在这种场合发言了,毕竟韩三屏看重的是陆云平,曾离是他的女朋友,而且也在国外获奖了,发发言无可厚非。
其他几位像陈昆周公子之类的,不是他俩的主场,就算了。
另外几位还是学生,没资格。
电影开始正式放映。
《彗星来的那一夜》是一部慢热片,前面的剧情多用来埋下伏笔,积攒到后面一起爆发,推动观众的情绪。
随着电影放映结束,在场的嘉宾们,都被这部电影所折服。
电影结束,灯光亮起,伴随着台下热烈的掌声,陆云平等几位主创再度登台,开始互动。
电影结束后,现场的记者们有好多问题想问,所以就把大部分的注意力对准了身为导演和编剧的陆云平。
“请问,最后那通电话是不是证明了那个世界有两个女主角?”
“陆导,您是怎么想到把两个物理的名词,带入进电影的?”
“请问您对票房有什么期待?”
陆云平这边,受到了记者们的狂轰乱炸,但陆云平却应对的游刃有余。
除了陆云平之外,其他几位主演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追问’。
台下的几位京圈大佬笑吟吟的看着自家新人。
虽然陆云平并没有主动向他们靠近,但是姜闻之前就跟他们提过,自己很看好陆云平。
再加上陈凯哥如此欣赏他,这种有才华的年轻人,没必要得罪。